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中国核安全:50年“一克不丢,一件不少” (3)

2012年03月26日 11:1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核安全“全球治理”

  专家表示,中国在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核安全水平方面始终持积极态度。

  2011年10月,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有关核电站安全建设的合作安排,拟依靠中国首个“核电建设国际培训中心”,将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积累的核电建设领域经验和知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共享。

  刘大鸣介绍,在双边合作领域,中国与美国合作正在积极落实在华盛顿峰会上确立的中美核安全示范中心项目。目前,中心的建设在有序推进。该中心主要面向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开展人才培训。

  他介绍,中美在“研究堆燃料低浓化”方面也开展了积极合作。中美已经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对中国的一个科研用微型反应堆实施“低浓化”改造。

  据介绍,为应对世界范围不断上升的核材料流失和非法贩运风险,中美还合作开展了一个特大型港口计划,对进出口的集装箱进行探测,防止核材料以非正常的出口申报渠道被出口到国外。

  在核材料与核设施的实物保护方面,中国大力开展了双边与多边的国际合作。中国同其他国家签订的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中,无一例外地要求把所转让核材料置于相应的实物保护之下作为国家间核能合作的一项必要条件。

  此外,中国还与美国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在国内举办了核安保方面的培训班。从2010年4月以来,共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将近20次,培训核安保从业人员500余名,其中为亚太地区十几个国家培训了近百位核安保从业人员。

  刘大鸣告诉记者:“我们开展了很多合作交流,话题涵盖企业如何建立核安保文化氛围,分析现实社会当中面临的威胁,为了防范威胁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等。”

  “核安全文化”新题

  今年2月,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二司司长、核安全局监察二司司长王中堂在媒体发表文章《加强核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发展》,文中提到要坚持并发展“认真、严谨、质疑、保守”的核安全文化,这给曲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刘大鸣说,核安保文化来源于核安全文化,核安保文化是近年来在核安保实践活动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的意义是使人们能够充分地意识到核恐怖主义威胁的真实存在,认识到核安保工作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公众自觉支持和维护核安保制度的意识。

  据介绍,核安保文化比普通的教育和宣传高一个层次,它的元素包括了立法和监管制度、信息情报分析、对威胁的认识和评估、对维护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所投入的必要人力和财政支持、对从业人员的审查和定期培训以及建立相关信息保密制度和制订相关质量控制计划等内容。因此,建立核安保文化是维护国家和企业核安全保制度有效的重要措施。

  专家指出,核安保文化过去也有,只是没有提出这个概念。上世纪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核材料流失比较厉害,加强核安保文化,提高核安保意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诸旭辉告诉本刊记者,在放射源的安全问题上,核安全文化的问题就很突出。“这与核行业的相对封闭和近年来媒体信息的流畅所形成的矛盾密切相关。”

  他指出,有时,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非常大。2009年7月17日,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发生“万人大逃亡”,起因就是有谣言称杞县发生核泄漏。实际上,只是一个核辐照装置中被辐照的物品温度过高冒烟,并不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诸旭辉说:“我们应当从此类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对核安全文化的宣传。”

  刘大鸣进一步指出,大部分公众感到核领域比较神秘。过去一涉及到放射性物质、核,就与原子弹挂起钩来。实际上核技术的应用、放射性的应用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到处都是,包括医疗、食品辐照、核电应用,每一件事都与我们联系密切。只不过有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这方面)应有准确的舆论引导。一些事故我们不希望发生,但是一旦发生,也不是没有办法,是有办法做应急工作的。”他说,“应当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消除误解和恐惧心理。有些问题该向公众透明的就透明,但也应当把握好度。”温泉 李婷婷

【编辑:吴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