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突破垃圾“围城” 饭店餐厨垃圾全程被监管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09日 16:1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免费给小区和居民家中发放分类垃圾桶;在餐馆饭店推广“油水分离装置”,建立“地沟油”排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可追溯机制;新建的垃圾处理厂改填埋为生化处理;逐步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分类计价;制定实施垃圾处理的法律……

  近年来,一场从源头上让垃圾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革命正在北京稳步推进。方方面面的行动和举措,都指向同一个目标:突破日益严重的垃圾“围城”困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居民小区 垃圾分类要达标

  3年前,“垃圾分类达标试点”的报道,出现在北京的大小媒体上。

  参加首批试点的居民小区有600个,约占北京全市4000余个居民小区的15%。试点小区里的每户居民,都可免费领到3个颜色各异的分类垃圾桶;小区里的分类垃圾大桶及建造垃圾转运站的资金,也都由市政拨款。政府相关部门每年对试点小区进行达标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具体到分类收集容器、车辆、贮存房、废品回收点的配置数量,运输、分拣、末端处理的单位及其责任人、设施设备等,都要一一验收。

  免费垃圾桶并不能保证所有居民都自觉分类。虽然人人都讨厌垃圾,都知道垃圾的危害,但就是在“首善之都”的北京,垃圾随手一扔了事,仍是不少人日复一日的行为习惯。北京因此建立了一支14000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一些热心环保公益的大爷大妈,经过培训后戴上了统一的“绿袖标”,每天早晚两个时间段守候在居民楼下的一个个垃圾桶旁“上岗”——指导人们正确分类垃圾,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分过类的垃圾,用手中的笤帚、簸箕、竹夹子等工具,把一些没分好类的垃圾再进行分类。

  配合达标试点,北京大范围展开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向居民发放了上百万册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宣传读本;组织几十批居民到垃圾分类处理场和资源回收再利用企业参观;开展“周四垃圾减量日”和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再生资源回收日”活动;在全市提倡尽量不用一次性用品、纸张双面写、外出就餐适量点餐、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自带环保购物袋等。

  在一些新建的大型小区里,则引进外地来京废品收购人员,给他们提供地下室居住,对他们进行培训,安排回收站点,由他们包下整个社区的垃圾分类和回收。

  2011年,北京扩大了垃圾分类达标试点,新增1200个居民小区、1200个行政村和50个乡镇。今年,试点小区再增600个,至此已有超过一半的居民小区加入到了垃圾分类达标试点的行列。学校、机关、餐饮街、农村也开展了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宣传活动,

  推进垃圾分类的举措立见成效。2008年以前的10年,北京生活垃圾总量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而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下降,2010年比2009年平均每天下降了900吨,2011年又比2010年下降了1%。北京已提出,到2015年,全市80%的居住小区都要实现垃圾分类达标,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也要实现规范化。

  城市 已被垃圾“七环”包围

  政府主导在全市范围推进垃圾分类,凸显出北京“垃圾围城”的严峻形势。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北京城市化的发展,北京的垃圾量持续快速上升,占据了城市周边的大量土地,污染着土壤和地下水,甚至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北京二至六环路以外的“七环”。北京市政管委固废处副处长邓俊告诉记者,2009年,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已达到了1.83万吨,如果用载重2.5吨、车长7米的卡车来装,所需车辆能把47.8千米的北京三环路停满。他说:“过去垃圾里的包装物很少,现在却充斥各种各样的包装材料,长期采用的填埋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运送垃圾出城的距离原来也就十来公里,现在却需运到50公里以外了。”而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已接近饱和,计划新建的焚烧场,几乎无一例外遭到周边居民的反对。

  其实,北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城市,早在1957年10月,北京日报就曾报道过当时北京各城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试点的情况。可惜,北京的垃圾分类没能坚持下来。几十年过去,虽然分类垃圾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京街头,却形同虚设,在一位环卫工人看来,人们能把垃圾好好扔进垃圾桶里、没抛撒在桶外就不错了。

  围城的垃圾迫使社会各方再次把目光投向垃圾分类,2009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率先就垃圾处理下发文件。这份文件吸取了以往垃圾分类虽“分类投放”却没有“分类运输和处理”,导致先分后混、居民分类垃圾积极性受到打击的教训,提出要实现垃圾分类后的收集、运输、贮存、处理等环节全部衔接的目标。北京财政用于垃圾的资金,也从过去主要投在运输、填埋、焚烧等后端处理,转向主要投入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

【编辑:王慧】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