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多省掀新一轮干部上山下乡运动 重拾鱼水情(2)

2012年06月19日 09:3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下乡带着真感情,何须专门去维稳”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改革掀开大幕,“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规模宏大的干部下乡住队(生产队)工作也在这一时期宣告结束。

  郭文斌告诉记者:“干部下乡一直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过去是,现在还是。改革开放前,干部下乡力度比较大,主要是抓生产。(上世纪)80年代后期力度就有所弱化。”

  即便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各地仍将干部下乡视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

  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次年,“三下乡”活动在全国正式开展。

  着眼于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三下乡”,是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其中,各级干部和大中专学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仝志辉的印象中,“三下乡”活动是中央层面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下乡活动,中央各部委虽然每年也会派出扶贫工作队到贫困地区,然而,“三下乡”的规模与力度有限,下乡帮扶仍是地方“唱主角”。

  《中国经济周刊》从山西省委下乡办了解到,从1990年山西省委派出第一批农村工作队至今,已经累计派出23批工作队,但前期工作队的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兼顾产业开发。如今,新“干部下乡”的工作重点已转向帮低收入农民增收。

  对于当前席卷全国的新“干部下乡”运动,外界大加赞赏,但坊间也掺杂有“维稳”的解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直面媒体,坚决否认了“万名干部下乡维稳”之说,称是真正帮助贫困农村。

  吴国宝坦言:“如果干部下乡带着真感情,农民的诉求渠道就会顺畅,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何须专门去维稳。”(记者韩文︱山西、北京报道)

  全国部分省份干部下乡情况

  青海

  今年2月15日,青海省启动万名干部下乡开展“五送五帮五推”活动。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唠家常,并给湟源、互助两县县委书记写信,希望县乡干部多往基层跑,多和群众接触,多做“顺气、解结、纳言、化怨”的工作。

  云南

  去年12月7日,云南部署:今后每年派遣10000名干部下乡进村,帮助指导新农村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住村活动覆盖所有县级以上机关干部,工作队覆盖所有农村。

  广西

  今年春,广西3万多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3000名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第一书记”将与广大农民群众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

  湖北

  去年3月开始,湖北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所属机关等总共约26460人,组成8550个工作组,下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开展工作。

  宁夏

  2012年起,宁夏区市县乡四级机关3.9万名干部将“包户到人”,开展为期5年的“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

  新疆

  “领导为干部做表率、干部为群众做示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从2012年2月开始至11月,新疆在全疆开展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让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