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国务院:红十字会捐款不得用于人员和机构支出(2)

2012年08月01日 07:2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新闻背景

  郭美美事件重创红十字

  201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全年实现财务收入32.57亿元。2011年,这个数字大幅缩水至5.9亿元。事情的转折点,就是从2010年6月开始发酵的“郭美美事件”。

  遭受重创的中国红十字会急需恢复它在亿万民众中的公信力,换掌门人、启动捐赠信息在线发布平台、召开媒体恳谈会……从一个炫富女孩开始的蝴蝶效应,引发了这家“百年老店”大动作的变革。

  “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红十字会将被淘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这样表达她对改革的决心,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中国红十字会力求自证清白的举措之一。

  时至今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捐赠信息发布平台运行已满两年,旨在实现所有捐赠信息透明化的系统运转怎么样呢?昨天,记者登录捐赠信息发布平台看到,“捐赠信息发布”一栏只能查看青海玉树地震的捐赠信息,甘肃舟曲泥石流、云南盈江地震、日本地震捐赠信息等三项显示正在“建设中”。其中青海玉树地震的捐赠信息公布也不完整。

  体制创新

  任免下级红会负责人要听取上级红会意见

  意见要求,应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理顺政府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使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改革和完善红十字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组织执行能力。加大上级红十字会对下级红十字会的财务监督、业务指导、工作督查力度,下级红十字会主要专职负责人的任免提名要听取上一级红十字会的意见。在有条件的地方红十字会开展社会组织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意见同时要求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继续推进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市、县级红十字会的组织机构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在乡村、街道、社区、学校等积极发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文明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支持红十字会加强会员服务,保障会员权利。加强对冠名红十字(会)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意见还要求完善红十字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人员构成,提高执行委员会的执行力,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和监督职能。

  专家解读:强化红十字会民主决策机制目的何在?邓国胜表示,我国的公益慈善组织包括官办和民间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各级红十字会等,后者则包括行业协会和各类草根组织,两者都亟待加强民主决策机制建设。

  邓国胜说,红十字会的领导班子是由政府任命的,主要决策权都掌握在领导手中,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决策不科学、不合理,“资助谁不资助谁,应该谁说了算?现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一把手说了算,以后要扩大决策人群,主打民主决策。”

  地方红十字会天价餐费发票被曝光、商红会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系暧昧”、网传地方红十字会万元购买帐篷援助灾区……邓国胜举例说,目前,各地的红十字会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去年曝光的这些负面事件显示,中国红十字会的管理体系存在种种薄弱环节,一个突出问题是上级红十字会对下级红十字会监管不力。“可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无论问题出在县级的红十字会,还是商业性质的红十字组织,所有丑闻都会让整个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邓国胜表示,如果能理顺红十字会体系内的垂直管理、理顺政府与红十字会的关系,改变过去“地方红会出事总会插不上手”的局面,将对维护红十字会的品牌起到重要作用。

  监督体系

  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盯紧捐款管理和使用

  意见称,有效的监督是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体系。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红十字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红十字会的监察、审计。

  意见要求红十字会要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对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专家解读:全方位的综合性监督体系将发挥什么作用?邓国胜表示,去年一系列慈善系统的丑闻引发了公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的不信任,鉴于政府监管力量有限、自身监管动力不足,目前的监督体系亟待融入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监督模式。

  邓国胜坦言,“郭美美”事件发生后,慈善组织进行系统改革的并不多,此次出台的意见是中国红十字会受到重创后最彻底、最全面的改革,但如何将文件落到实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秋萌 孙乾 实习记者王玲本版制图吴尚楠)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