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学者“把脉”亚太地区安全与发展

2012年11月29日 1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贾天勇)由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28日晚在北京闭幕。在当日“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的议题中,与会专家分别针对推进域内国家安全机制构建和应对“美国重返亚太”阐述了各自观点,为亚太地区长久和平稳定建言献策。

  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首先指出了二战遗留问题是亚太合作的障碍。“亚太地区经济贸易的关系非常活跃,但是在安全问题上缺少相应的成熟机制。”对此,李凤林说,日本必须重视历史,不能再走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值得关注,亚洲国家不能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这个地区带来的灾难和殖民主义使我们遭受的屈辱。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朱显平接着说,在相当长的过程中,这个地区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因此东北亚地区时常出现不和谐的因素。

  朱显平表示,东北亚正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区域性合作实现了突破,但新型国家关系的巩固尚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东北亚的历史问题是个长期性问题,用短期政策处理长期问题是不能根本解决分歧的。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季平在发言中表示,影响中国与亚太合作的掣肘是这些国家对中国抱有戒备心理。季平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没能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一种非扩张性的传统文化,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甚至某些东方国家都不能准确领会”。

  季平说,在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政策时,有人把这个成语翻译为别有用心地隐藏实力。这些误解的产生不光源于语言上的障碍,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造成的。

  上海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夏立平在发言中指出,现在亚太地区存在着两种安全观的斗争。一种是中国提倡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安全观,另一种是搞军备竞赛的冷战思维。

  “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在二战以前,世界上所有大国都是通过战争崛起的,现在这个时代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来实现”。夏立平说。

  在讨论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时,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肖枫表示,美国对中国既有接触,也有合作,也有竞争,不能把复杂的中美关系简单化。但提出“重返亚太”之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有所上升。“中美两个国家也是可以在这一地区合作共赢包容并存的,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必须对抗”。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金鑫说,中美在亚太的合作应向亚太其他国家发出清晰的合作信号,防止亚太的个别国家误判形势,破坏中美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就此表示,解决办法一是紧紧抓住经济合作的主调,二是美国回归亚太后一定要避免集团化,三是中美要加强协调。

  李凤林说,美国应放弃冷战思维和主导一切的观念,现在的世界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国家可以把持一切了,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亚太各国应该继续推进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军事联盟已经过时了”。(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