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设立交通安全日 努力提升公民安全文明意识

2012年12月01日 13:2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个多月来,“凑够一撮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网络热点,并引发广泛争议。它既概括了这一司空见惯的不文明现象,更直戳中国交通现状之痛。

  来自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56亿人。虽然在物质层面,中国已跨进汽车社会的门槛,但在文明交通提升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12月2日,是中国政府正式确立的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122”——这个自1994年以来承担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功能的数字,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据统计,近五年来,中国每年平均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人2000多万人,相当于1991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在许多大城市机动车每天以成百上千辆的速度猛增的情况下,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面临极大考验。

  尽管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但总量仍然较大,并且8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违法导致,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超过21万起,造成6万余人死亡,23万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道路交通伤害已取代自杀成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上海徐汇交警支队八中队民警董绍剑平常所管辖的区域在上海南站附近,临近中环,靠近锦江乐园地铁站。谈起交通违规造成事故,董绍剑认为,90%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大家少一点疏忽和盲目自信,多一份安全意识和自觉,就可以让事故避免。”

  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要求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

  “中国从自行车王国向汽车王国骤然转变,但汽车社会观念和文化却没有建立。”长期研究交通安全的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刘攀教授认为,由于人们对交通规则的群体性漠视,这让中国人看起来更像在“骑着汽车”。

  在中国很多城市,横穿马路、乱闯红灯、违规变道等违反基本交通安全规则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秩序和通行效率。

  今年10月初,中国公安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加大了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驾驶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范立表示,驾照新规“严”字当头,确实能对交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起到震慑作用,通过制度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驾车习惯,有利于提高中国驾驶人整体素质。“但是新规定还需要大家自觉遵守,形成共同守法、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

  作为首个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遵守交通信号,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中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798人死亡;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导致事故造成2万余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杨晓光教授介绍说,除了行人的从众心理外,交通信号设置不规范不合理等问题也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之一。

  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排查了近10万组交通信号灯,整改信号配时存在问题、形状不正确等不规范信号灯近5000组。一批交通信号指示不明、影响交通参与者识认的问题得到纠正。

  汽车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表明,交通文明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伴随着物质丰富和社会成熟逐步完善的长期过程。2010年中国有关部门将文明交通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及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范畴,作为独立考核项目并提高了分值比重。两年后,中国政府又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进一步在全社会强化交通规则意识、文明礼让意识,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养成与成熟汽车社会相适应的交通行为规范和交通文明好习惯。

  公安部交管局局长许甘露透露,在今年的交通安全日,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将联合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今后,公安机关还将继续大力推进交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的工作。

  “我们希望把文明交通‘法、礼、德’交融的理念传播到各行各业,渗透到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心中,力争实现人人做到行车有序、行路有序、文明礼让。”许甘露说。(记者史竞男、邹伟、朱翃)

【编辑:曹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