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省委书记执政现"民生情怀" 决心之外更需制度保障

2012年12月25日 10:04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原标题:省委书记们的民生情怀

  改善民生和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民生指标”好才算政绩好,这已经成为省委书记们的共识。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新阶段,这种民生政绩观,是他们精彩政治人生的内在动力和民生梦想的最好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阐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之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把这个“中国梦”变成现实,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省委书记们的民生情怀

  民生是国家之本。民生建设的急迫,在于改善民生福利和促进社会公平。而民生建设开锁之钥则在于省委书记们的民生情怀。

  省委书记们的民生情怀,首先体现在他们对民生公平的体认上。近年来,为了加快和加强民生建设,各级党政官员将民生问题提升到政治和国家的层面高度重视。“公平和正义是人民的希望,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也是现实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柱。”这是俞正声曾作为省委书记代表所抱有的民生公平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永恒主题”,通过公平施政,真心实意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省委书记们的民生情怀,更体现在他们对民生理念和民生责任的担当上。民生问题是重要的政治问题。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所说,“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因此,“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根据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刘奇葆在任四川省委书记时强调要树立民生为本、民心为基的民生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设民生政府,发展民生经济。

  省委书记们的民生情怀,还体现在他们对提高人民幸福的承诺上。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公平施政的核心内容。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强调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因此,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和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庄重承诺,“要以发展的实际丰碑赢得群众的口碑心碑,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民生行动增进人民幸福

  省委书记们的民生共识、民生担当和民生承诺,直接推动了各省的民生行动。近年来,省委书记们各展其能,推出了适合各地省情的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民生计划、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和富民战略等,奏响了民生建设的精彩乐章。

  201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推出《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要求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重点是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一个计划”,构建包括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等内容的“六大体系”,使人民幸福看得见、摸得着和享受得到。同年,湖南推出了《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2011-2015年)》,计划实施 “八大民生工程”,要求到2015年,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省民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2011年,广东推出了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幸福广东”建设计划,使关注和保障民生成为广东各级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从公共教育、公共交通、住房保障和就业保障等八大方面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此,该省财政明显向民生领域倾斜,2012年,63%的财力将用于推进民生建设。

  近十年来,为了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这个承诺和责任,河南省将更多的财力投向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财政累计投入十项民生工程的资金已经超过4000亿元。近些年,吉林省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如通过“暖房子”工程保障“住有所居、住得温暖”等。2011年,贵州省也全面完成了“十大民生工程”计划,投资650亿元,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各省实施的这些民生计划、民生工程、民生措施和民生财政及其民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形象地展现了省委书记们公平施政的多彩行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增进了人民幸福,赢得了群众拥护。

  树立民生政绩观

  在动情的民生情怀和多彩的民生行动背后,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循环关系,则是省委书记们绕不开的民生建设之困。因为,如果坚持效率至上的GDP施政,就不可能注重公平和改善民生;但要促进民生公平,却又可能减缓经济发展,或者超越财政能力而大搞“政绩民生工程”,重蹈西方“全民福利陷阱”的覆辙。

  要破解这个民生建设之困,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即民生政绩观。这种民生政绩观必须遵循人民为本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第一,要求省委书记们必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要求省委书记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第三,要求省委书记们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第四,要求省委书记们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通过公平施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牢固树立民生政绩观,必须处理好几种重要的关系。在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看来,就是要坚持民生优先,“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改善民生,以民生带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抓民生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正确把握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关系,切实量力而行;二是正确把握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

  更加注重民生制度

  当然,仅仅依靠省委书记们内在的政治自觉和民生责任心,不能完全破解民生建设之困,还必须为他们的公平施政和民生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

  首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的科学发展,从唯GDP的经济发展转变为公平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为省委书记们的公平施政和民生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体制制度保障。

  其次,要从制度上保证省委书记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他们能够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再次,改进干部选用考核制度,将民生政绩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干部考核及选拔任用的价值标准。省委书记们民生政绩观的牢固确立,也需要干部任用制度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配套改革和完善。为此,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省级执政骨干队伍。同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从制度上保障干部政绩与民生幸福相一致,引导干部将短期行为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最后,更加重视民生制度建设。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必须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因此,为了保障省委书记们民生热情的长久,民生行动的持续,使“民生政绩”不异化为“政绩民生”,就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公平施政和发展民生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早日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梦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人民论坛 刘俊祥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侯赞华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