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房山“7·21暴雨”1周年预警塔将鸣笛纪念

2013年01月28日 10:2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房山区区长祁红。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房山区区长祁红。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在去年“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房山区是重灾区,除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外,很多基础设施也被毁坏。

  灾害已过去了半年,虽然经过各级政府和群众的重建努力,但灾害的阵痛仍在。这次特大自然灾害后,受灾民众安置情况如何,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建设情况如何?昨日,房山区区长祁红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7·21”致经济转型雪上加霜

  新京报:“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房山正在进行的“大转型”带来什么影响?

  祁红:房山和其他区县不同的是,别的区县原先没有资源性产业这个事。房山之前关停了大量采矿业、小煤窑,有的历史都有千年之久,所以叫“千年煤窑”。但资源性产业关闭后,我们需要新的产业,但基础设施还没跟上。

  “7·21”一发生,对本来就缺的基础设施破坏非常厉害,有点雪上加霜的样子。我们算出来,总共经济损失达到88个亿,房屋、道路、通讯等都需重建,很难。

  新京报:这个88个亿中基础设施损失占多少?

  祁红:至少占一半以上,五六十个亿都是基础设施。路全冲毁了,桥全卷了,冲没了,都是水泥桥、钢桥,大水来了,整个冲到一边,都得重建。房屋修缮基本都完了,就是桥梁还在修,得到明年汛期之前。好在有市政府投入,基础设施一笔,修缮房屋一笔,有的不能修缮了,就盖永久安置房。最迟的永久安置房,得到今年年底才能建成,群众明年春节前就可入住,我们做出保证。

  “7·21”一周年前完成预警体系

  新京报:“7·21”已经过去半年了,现在重建工作进展到什么步骤了?

  祁红:“7·21”发生后,通讯、电力、公路,过水房屋的修缮,临时安置房、生产性的恢复、特困群体的救助,这些都解决了,现在突出的两件事,一个是损毁的桥梁,一个是永久性的安置房建设。另外,群众的应急性教育和培训,以及这种特殊情况下的预警设施也很重要。危机来了,怎么办?得给群众预警,建设报警设施。

  新京报:能具体谈一下有哪些预警设施吗?

  祁红:比如现在正在做的,除了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之外,在公共场合、主要街头包括交通要塞等地方,通过大屏幕来预警。

  我们正和北京科委设计一种太阳能的支点,就跟手机发射塔似的,一个高杆子,上面有太阳能蓄电池,放在重要的山沟口、山顶、社区、道路等地方。必要时给它一个远程信号。万一有紧急事件,能通过闪暴、警笛警示大家赶紧躲避。目前北京市应急办也在做,我们想先做一个示范。

  今年灾区到7月21日就是一周年了,我们想搞一个预警来纪念,拉响预警塔警报,也是对群众的教育。这个预警体系,今年7月21日前肯定能完成。

  水系治理还需两三年

  新京报:“7·21”还有哪些其他的经验教训?

  祁红:第一,是河道疏通。侵占河道的行为,煤场、堆石料、采砂之类从“7·21”后就在清,现在只有个别现象了。第二,是流域的治理。我们区的河道太多了,得分期来安排,先从简单的开始,从东往西排。

  像小清河、夹括河等4条河已经排上计划了,有一些河比如东沙河、西沙河、拒马河这些还没排上计划。主要原因是没那么多钱,有的河流跨省市,疏通治理还得协调两地。河道疏通到目前已基本完成,但水系的改造,还得要两年到三年时间,我们尽量争取今年能修一半以上的河。

  这次“7·21”特别大的教训是,其实真正有准备的,无论单位、学校、医院、社区,还是村里,没有一个人死亡。死亡的都是无准备状态的,路上不知道,走着走着,大水过来给冲跑了。“7·21”死了那么多人,不管什么原因,人家是很无辜的,对不起老百姓,所以我们更应该比别的区域更完备,更超前一些。 ——房山区区长祁红(记者 金煜)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