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习近平将出席金砖国家峰会 推动金砖机制向实迈进

2013年03月20日 15: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3月20日电 题: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峰会前瞻:推动金砖机制向“实”迈进

  中新社记者 郭金超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伊始的首次外访中,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将是中国新任领导人首次亮相国际多边外交舞台,因而备受关注。

  此间分析认为,此次会晤,中方将致力于以务实合作的积极姿态,传递出团结、合作、共赢的积极信息,这不仅将为新兴经济体合作机制增添活力,更推动金砖国家机制向“实”迈进。

  当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约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20%,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5%,其经济实力和增长潜力已不容忽视。不少专家认为,从其成立以来的表现来看,金砖国家机制已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但当前金砖国家自身经济发展仍存在瓶颈,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根本消除的背景下,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因而,一时间国际上也出现了“砸金砖”、唱衰金砖国家机制的论调。

  “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反映,经济高增长后,马上就叫好,增长有所回落后,马上就‘唱衰’”,对此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林跃勤并不赞同。他认为,外界对金砖国家机制的评价应更客观,眼光也更需长远,“不能太短视、功利”。

  国家发改委外经所国际经济金融研究室主任姚淑梅也表示,当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是金砖国家经济进入结构调整后的正常现象。“未来全球经济都要进入一个增速相对较低的时期,但在这个周期里,金砖国家经济增速仍将处于一个相对高的位置。”

  但两位学者均指出,当前,金砖国家也必须进行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否则,未来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对于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两位学者一致认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需要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从而彰显合作的决心和机制的活力。

  显然,金砖各国也认识到当前加强务实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此次峰会上一些务实合作的举措备受关注。据悉,经过金砖国家的反复协调酝酿,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工商理事会、智库理事会等或将列入此次会晤的重点。

  “这次峰会是金砖国家加快走向机制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姚淑梅认为,甚至可以将此次峰会看成金砖国家加快走向机制化的“分水岭”。

  她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的成立表示乐观,认为在此次峰会上两者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比之下,林跃勤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进展等持谨慎态度。他表示,是否取得进展,取决于各方进行务实合作的意愿,如何探寻到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此次峰会,不仅是南非加入金砖国家以来首次举行的峰会,也是峰会首次在非洲举行。峰会主题也确定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走向一体化与工业化的合作关系”,因而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间的关系将是一大看点。

  林跃勤表示,当前,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众多领域拥有合作的可能性及必要性。“金砖国家如何扩大对非洲的经贸、投资合作,将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话题。”

  “国际社会将通过此次峰会观察中国对外合作的思路、原则、理念。”姚淑梅说,中国对非洲高度重视,中国新任领导人的首访涉及非洲,显示了非洲在中国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在中国与非洲的具体合作中,不少项目的内涵也是推进非洲一体化、工业化进程的,因而中国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这也将推动金砖国家间合作更加务实。

  谈及该机制的发展前景,林跃勤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说,金砖国家未来继续推动务实合作、协力应变的趋势不会改变,但是如何深化合作,实现发展,取决于金砖国家能否将自己的比较优势转换为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姚淑梅比较乐观。她认为,该机制未来将会取得长足发展,而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在金砖机制建设上的努力,“将为金砖机制注入活力,增强其有效性,加深成员国的信心,并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国家加入”。(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