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下调 能否缓解流通成本压力

2013年05月31日 15:23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称,自201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生猪、蔬菜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价格实现与工业用电同价。业内预计,规定实施后,农业生产流通环节的成本降幅最大可达一半。不过,电价下调,果真能为农业生产流通企业带来利好?作为产业链的终端,消费者又能受益几何?

  不少受访企业、专家表示,电价下调对多数企业来讲是巨大利好,但只有落实到位才能防止出现政策“天花板”和“玻璃门”。同时价格传导效果不会立即显现,百姓能否真正受益不可简单预测。

  多数企业将迎利好

  通知表示,经测算,这项政策实施后,全国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电费支出将明显下降,预计减少5亿元。这有利于缓解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成本压力,并促进农产品终端市场价格稳定。“业内一直呼吁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电价,即将出台的政策对企业来说是件大好事,将给稳定物价、促进消费带来积极影响。”商务部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部副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顽疾,而用电成本又在整个流通环节中占较大比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确有不少企业认为电价下调会大大节省成本。中国冷链物流联盟战略合作和发展部主任杨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一家中型冷链企业为例,3万吨冷链库存量,一个月需支出电费20~30万元,电价下调后,这部分成本肯定会大大降低。”

  北京二商集团北京大红门京深海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电价下调对生产农户和运输环节影响较大。而对批发市场,由于电费多由租用摊位的商  户分摊,影响并不大。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许多地方对生猪、蔬菜生产用电执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约0.8元),是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每千瓦时约0.4元)的两倍。

  据了解,一家900平方米的小型蔬菜加工企业,按照商业用电标准计算,每度电的费用是0.8896元,每年的电费大约在6万元左右,而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后,每度电的费用大约为0.4946元,成本将下降一半。而对于一个拥有60头猪的农户来说,用电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照明、机器磨饲料、冬季取暖等都要用电,夏天每月用电在100度左右,冬天考虑到取暖至少需要消耗270度电,全年下来大概需要2300度电。如果每度电省下0.4元,全年就能省下近千元的电费。

  不过,也有企业持不同看法。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尔烈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由于此前各地政府执行电价标准不统一,有一些企业原本就享受了较低电价,有的价格甚至低于政策执行标准。

  价格传导效果不会即刻显现

  电价下调,能否最终传导到消费领域,从而利好消费者?

  对此,陈丽芬认为:“价格传导需要过程,效果不会立即显现。”陈丽芬表示,决定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一要看供需关系;二要看成本影响,包括水、电、人工等费用。“电费成本下降多多少少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但不会很快,还要经过很多环节。”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产品价格能否真正降低还要看电价成本在生产流通中所占的比例,因为价格还受人工、物流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况且有些地方使用煤,而不使用电,因此消费者是否能够受益还不好说。”

  在陈丽芬看来,政策虽好,但能否真正落地才是关键。她表示,政策执行的最大困难在于法规不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如若牵涉地方政府利益,将难以执行。

  陈丽芬呼吁,不要让利好政策成为“天花板”和“玻璃门”,国家应加强监管、积极推进,地方政府也要认真贯彻执行。

  发改委在通知中强调,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电价管理工作,加强对电网企业价格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确保相关电价政策落实到位。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价格下调会加剧某些行业的恶性竞争,需要警惕。杨磊就表示,冷库供给量在一些城市呈现局部过剩现象,这就造成行业内剧烈的“价格战”。电价下调,必然会导致一些冷库出租企业通过下调租金来吸引客户,从而加剧价格竞争。电价下调本是好事,但也增加了企业恶性竞争的可能。而“价格战”则会导致产品在冷流物流过程中,品质无法得到真正有效保障,最终的受害者和买单者还是老百姓。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