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危险地方就是我的岗位”

2013年07月15日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绵阳7月15日电 题:“危险地方就是我的岗位”

  作者 杨超 钟述强

  “如果不是杨队长执意要求我们转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面对中新网记者,四川安县千佛镇宝藏村2组村民马从江悲痛不已。

  9日清晨7时许,四川安县千佛镇宝藏村2组组长、赵家院子地质灾害监测点监测员杨德贵在转移村民过程中,被突然崩塌的山体掩埋,与其他9名村民一道失踪。

  今年45岁的杨德贵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朴实和憨厚。家中除妻子外,还有一对儿女。“那天晚上,老杨来去匆匆,总共才和我们说了几句话……”对于突然发生的变故,妻子赵兴翠泣不成声。

  8日上午,千佛镇各地质灾害监测员同时接到了暴雨预警信息。晚8时,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做好转移准备的杨德贵回到家里,刚刨了两口饭,屋外哗哗哗的下起暴雨来。杨德贵抓起雨衣边走边往身上穿:“你们先吃,我出去看看。”

  赵家院子位于两座大山的夹缝下,住着9户人家12人。据县防洪办雨量监测,当晚,千佛镇普降暴雨,境内最大降雨量达到454.5毫米,超100年一遇。此刻家门前的河流,河水开始上涨。作为监测员,杨德贵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赵家院子里的群众转移至500米外山上的小庙里。

  “大爷,这次的雨特别大,很可能出现危险,还是转移到山上住一晚,比较安全。”院子里面有4名老人,始终不相信会出现险情,不管杨德贵如何劝说,始终不肯离开。无奈之下,杨德贵只能劝说其他群众。

  暴雨如瀑,手电筒的亮光显得十分微弱。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杨德贵自己也记不得摔倒了多少次。当晚11时许,杨德贵在做通了其他几户村民的转移工作后,才敲开了自己的家门。

  电闪雷鸣中,8名群众和杨德贵一家,开始向山上转移。安置点是一座小庙,距离赵家院子约500米,到达安全点后,12人早已浑身湿透。“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到下这么大的雨。”回忆当时的情景,马从江说,雨伞雨衣根本不起作用,淋得人不敢睁开眼睛。

  轰隆隆的雷雨声、河水咆哮的声音响成一片。凌晨1时,杨德贵再次来到赵家院子。4名老人中有的感谢他的好意,但表示暴雨太大,雨停后转移,有的索性房门紧闭。

  天刚刚亮,由于头天晚上转移时走的匆忙,转移人员带的食品、衣物等生活必备品有限,5个村民便下山回到家中,准备拿些生活用品再回安置点。再次返回安置点的杨德贵当得知情况后,立即冲了出去。

  “快回来,危险!”人群中有人喊道。

  “我是党员、也是监测员,危险地方就是我的岗位”。杨德贵边说边跑。

  雨仍密集的下着,天空阴沉得吓人,此时的河水比昨晚又上涨了很多。

  早上7时许,心有牵挂的赵兴翠站在安置点上,突然听到“轰隆隆”巨声响。放眼望去,赵家院子对岸的山体出现大面积崩塌,洪水席卷着山石泥块腾空而起,足足有几十米高,直接扑向对岸的房屋,赵家院子瞬间被淹没,杨德贵等10人一下子没了踪影。

  10日清晨,县、镇组织100余人的搜救突击队,沿河道开始搜索,至今仍没消息。

  13日下午,记者在千佛场镇上见到了带着子女暂住亲戚家的赵兴翠。她的手臂和脚上都是深深浅浅的伤痕,两个孩子脸色苍白,一直念叨着父亲。“希望他和其他人都找到了安全的地方躲避,只是暂时被困住了。”这是赵兴翠最后的寄望。

  “每次下大雨,杨队长都要来通知我们。”宝藏村二组村民赵兴刚告诉记者,5.12地震后,杨德贵将自己家中的腊肉、粮食煮好分给村民吃,使他们20多人艰难地挺过了5天多,赢得了救援时间。

  “希望杨队长好人好运,我们期待他平安回来。”村民们说。(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