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晚报:非理性表达注定走向愿望和初衷的反面

2013年07月30日 14:5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这个七月,比高温酷暑更令人难耐的是各地接连发生的恶性事件。

  29日,深圳一男子持刀砍杀路人致3死5伤;25日,一男子在驻马店、漯河连续作案,造成5死3伤;23日,北京一男子因琐事争执,将一个两岁女童重摔在地;同一天,广西东兴一男子持刀闯入当地计生局行凶,致2死4伤……

  震惊和焦灼的人们纷纷用鼠标和键盘敲击出自己的态度,其中,一些对极端暴力的“鼓励”和“同情”格外刺眼。

  事实

  提刀在手的行凶者

  并不甄别对象

  7月23日,北京一男子因琐事争执,将一个两岁的女童重摔在地,两天的急救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这样一起挑战社会底线的恶性犯罪引发了人们的一致谴责,连参与报道的媒体人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在微博上直斥犯罪嫌疑人“丧失人性”,呼吁警方严惩。

  然而,对于同一天发生在广西东兴的一起恶性事件,人们的态度却出现了明显分歧。广西省东兴市大桥村村民何深国在当地计生局挥刀行凶,致2死4伤。

  这一次,一些网民站在了行凶者一边,在各大新闻网站的跟帖评论中,“为民除害”、“勇敢”之类的“夸奖”伴随着对计生部门的抨击屡屡出现。很多人把关于“社会抚养费”的争论放在了谴责暴力之前。在一则相关新闻下的2300多条跟帖评论中,有大量针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却几乎看不到对行凶者的谴责和对遇害者的同情,甚至还有“多点这样的人去砍计生吧,哈哈”之类的言论。

  人们对暴力的态度轻易随着对象的不同而改变,面对暴力事件,网络舆论的感性压过了理性——人们一旦认定行凶者是弱者,连最极端的暴力行为竟也博得了“同情”。

  而在这起恶性事件中,被砍伤的除了在场的计生局工作人员,还有一名在事发办公楼里工作的律师,提刀在手的行凶者在施暴时并不甄别对象。

  7月29日的“人民时评”中写道:“以暴易暴,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公平正义,而叫好者本人也有可能成为戾气暴力的无辜受害者。”

  在近期密集发生的另一类涉及暴力的事件中,人们的态度也比较理性。7月以来,打着“城管”标签的暴力事件也惊人地密集:

  7月17日,湖南瓜农邓正加被打死;26日,福建漳浦男子与城管肢体冲突后昏迷死亡……

  从7月27日开始,一则“父亲陪9岁女儿街头练摊遭围殴”的新闻持续引起热议。无论是否赞成父亲带9岁女儿通过街头摆摊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大部分通过网络表达意见的网民都强调了对暴力执法的否定。

  “无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作为执法部门执法方式也不能变为武力执法,这是法治进程的倒退!”北京律师@曹春雷说。

  就连南京市的一名城管队员在评论此事时,也将“城管打人如属实应严惩”放在了第一位——

  @城管赵阳(南京市玄武区城管队员):“城管打人如属实应严惩,而这对父女也应了解擅自占道经营摆摊违反城管法规,社会实践也应守法。——我写下这段评论时又陷入矛盾:武汉城管可以理直气壮地以‘体验小贩生活’为由卧底摆摊,百姓咋就不可以暑期实践摆个摊?”

  以暴易暴,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公平正义(网络截屏)

  对话

  明天,是七月的最后一天,回望半个月来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暴力事件,人们不禁要问,弥漫于网上网下的暴戾气息为何如此浓郁?又应当如何化解?

  民众权益意识迅速觉醒,

  但社会担当精神没有同时建立

  北京晚报:近期频频发生的恶性事件,让人们为社会上的暴戾之气担忧,这种现象是偶然,还是有深层次的原因?

  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首先,从国民性和文化心理分析,中国拥有强烈的非理性表达的社会基础。中华民族生性温和但理性不够,原因在于几千年封建统治推行的是愚民政策,导致民众缺少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点与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西方国家比较更突出。“顺民”在封闭的社会确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但“顺民”不经过启蒙,不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直接进入开放的社会,必将因无法承受个人权力急剧放大而失控,或被操纵,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感性替代理性的“暴民”。

  而且中国文化不是一个妥协的、协商的文化,而是“胜者王侯败者贼”、“赢家通吃”的价值观盛行,这就导致矛盾产生后无法化解。

  我们的社会现在积累了大量的诱发非理性表达的矛盾。中央文件屡提“挑战前所未有”,已经清楚说明对当前社会矛盾的正视。中国积累大量社会矛盾并不奇怪,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再加上走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结果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公,弱势群体得不到应有关照等问题,这些都容易导致社会不满。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长期存在。我一直认为国家在快速发展一个时期后,有必要主动放缓速度,做一些必要的沉淀和修补、修复性工作,避免持续兴奋而形成全社会躁动。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处于不平静状态,则易于激动,当整个社会处于不平静,矛盾和冲突的燃点就会大大降低。

  另一个问题是后发国家无法避开的天然劣势应对乏力。中国目前矛盾最集中的领域是拆迁,大拆大建本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却异化为矛盾的集散地,其间存在利益分配失衡的问题,但认知和文化心理的差异、价值评价系统的错位也带有根本性。

  还有民众权益意识迅速觉醒,但社会担当精神没有同时建立起来。

  网上网下越来越强烈的集体焦虑中,

  蕴含着危险倾向

  北京晚报:近日,公安部表示始终保持对暴力恐怖活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除此之外,有没有方法去预防、化解这些暴戾情绪呢?

  公方彬: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提出一个需要官民达成共识的问题——就是矛盾已然存在,而且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提升构成极大障碍,这是不能否认的;但寄希望于一夜之间把现存的问题都解决掉,既不现实,也不理性。

  怎么办?重归理性。

  党和政府尽快完成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执政设计,也就是积极稳妥地出台改革方案,让民众看到出路和前景。民众则需要冷静下来,把自己摆进去作一些理性思考和判断,释放正能量,给予党和政府有力支持,推动中国走向理想的彼岸。

  不管愿景多么诱人,非理性表达注定走向愿望和初衷的反面。目前,网上网下越来越强烈的集体焦虑中,已经蕴含着危险倾向,持久不能舒缓,则会演化为集体暴力,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这是每个人都应当思考的,也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共同努力,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

  中国需要放慢发展速度,调整管理模式,以合适的发展节奏与更新更高的执政能力平衡社会,减少矛盾。国家和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也是循序渐进的,过快过慢都不属于科学发展。 主笔:张棻

  舆情点评

  充分尊重

  社会个体的简单诉求,

  但规则底线不容践踏

  庞胡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滥伤无辜是懦弱者的表现,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撕裂社会鸿沟,造成更大的对立。滥伤无辜者在法治环境下,既实现不了利益诉求,也绝对不会成为舆论领袖,换来的只能是“从严、从重、从速”的司法判决。

  但另一种舆论“负能量”也应该引起重视:目前多起爆炸案和滥伤无辜事件背后被冠以“弱势群体”、“上访者”进行舆论解读,甚至有网民盲目支持这种暴力行径,殊不知这种鼓励以暴易暴换来的绝对不是公平和正义。对政策的不满,对社会的积怨,绝对不是同情滥杀无辜者的理由。

  社会舆论压力的无规则释放使得突发事件呈现增多趋势,自媒体等的发展正逐渐成为民众怨气的“泄压阀”,各级政务微博也成为缓和社会矛盾的“缓释剂”。但是信访系统作为释放社会舆论压力的官方渠道,近些年虽有进步但是依旧难以跟上舆论发展的节奏,近看几起恶性事件中不乏有现实诉求的个案,如果合理诉求被长期压抑和过度激发后,则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巨大爆发力,而信访渠道的阻塞会加倍这种舆论对立格局的产生;甚至一些地方本应解决群众问题的信访系统反而成了法治社会的阴影。信访渠道的缺失最终把一些民众推向了社会对立面,推动舆论“正高压”的理性释放,必须通畅信访渠道,稳定社会信心。

  我们充分尊重社会个体的简单诉求,我们同样怀着包容之心理解社会监督者的善意,但我们追求的社会监督,有些规则底线不容肆意践踏。健康有序的社会,宽容不是纵容,人为裹挟民意、故意放大对立、恶意曲解言论,都有悖于信息“扁平化”的信息化初衷,都不利于社会舆论对政府的有效监督。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