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机关“玻璃墙”现象: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

2013年08月19日 14:04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参与互动(0)

  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不仅要习惯“玻璃房”,还要勇于打破“玻璃墙”,后者往往更是为民办实事的关键所在。

  针对当地一些干部的作风问题,日前,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在当地整治庸懒散奢专题民主生活会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指出,领导干部要习惯在“玻璃房”中工作和生活,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自觉接受群众和其他同志的监督,以良好作风赢得群众信任和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变革以及社会舆论的空前活跃,我国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中央推动的“阳光政府”建设,不断增进各级政府决策透明度。在这双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政府面对的舆论压力加大了,政府执政面临更大考验。众多迹象表明,加强舆论监督之力,勇于听取批评之声,正成为各级政府的主流共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薛晓峰要求领导干部习惯在“玻璃房”中、“聚光灯”下工作和生活,实则提醒官员要及时摒弃“防火、防盗、防记者、防网民”的陈旧思维,更加主动地接受来自新闻媒体、网络舆论在内的社会各方监督,将其作为纠正地方工作偏差乃至失误的帮手。

  从政治和法治文明层面讲,官员不是普通老百姓,掌握公共权力,这也决定了官员必须让渡相关隐私权。换言之,在非严格的私人领域,公众有权知道官员在干什么、曾经干过什么,进而敦促公共权力在理性、法治、透明和公正的框架内运转。正因如此,开明理智的官员,就应该有勇气走到聚光灯下接受监督和考验。只有经受住了密集监督考验的干部,才是素质过硬的干部,才能得到更多群众信任。

  值得提醒的是,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不仅要习惯“玻璃房”,还要勇于打破“玻璃墙”,后者往往更是为民办实事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现象:申报手续久拖而不办,反映问题后迟迟不见下文……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但事情仍然不好办,一些按政策不成问题的反而成了问题,该办的能办的事情却办不了,总像有一道“墙”,卡在职能部门与办事群众之间。这就是“玻璃墙”现象。此“墙”有三个特点:一是“看得见”,官员就在里面;二是“没有显性障碍”,规章制度不难找到;三是“无法进入”,真正办起事来却相当困难——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但事却仍不好办、或者不真办,问题被拖了下来、群众被推了出去。

  毋庸置疑,如此“玻璃墙”现象的存在,侵害了公民权益,影响了政府形象,破坏了发展环境。在笔者看来,打破“玻璃墙”不仅需要各单位的一把手带头作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例如健全首问负责制,谁接待、谁负责,防止“踢皮球”现象发生;又例如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受理的问题和办事不及时的单位,要追究办事人员及领导责任;还例如要强化执行力,保证政令畅通,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群众。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