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优先位置”再被强调 中国西部大开发料将提速

2013年08月20日 0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8月1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兰州华宇包装彩印公司考察。这是一家吸纳133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的民营企业。在车间,李克强详细询问企业发展、员工收入、贷款难不难,有没有不合理收费。他说,成千成万的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要吸纳器,支持他们发展就是创造社会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发展好了,员工能增加收入,社会能增添财富。廖攀 摄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题:“优先位置”再被强调 西部大开发料将提速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得益于新一届中央政府“加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努力,西部大开发有望得以进一步提速。

  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中国发展的最大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这一论断重申了2010年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决策层的相关表述,之于当下中国经济走势,却有着更加明晰的指向性与紧迫性。

  与整体经济复苏向好的2010年相比,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更加具有严峻性和复杂性。受国际经济复苏艰难的拖累,加之国内经济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次第凸显,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能否长期持续发展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在此形势下,李克强在坚持改革攻坚这一“主动力”的同时,将着力点锁定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这一带有强烈“李氏风格”的施政思路意在以短痛换取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被国内外舆论寄予厚望。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在19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李克强强调。在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关乎整体经济形势能否得以有效提振,亦是落实“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结合起来”这一主旨的应有之义。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短板”,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抓手。在19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李克强强调,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地向西部倾斜,加快构建完整的铁路、公路骨架网络,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按照李克强部署,未来三年西部地区将开工一些大项目,总长1.2万公里,占全国新开工铁路的53%。

  “巧合”的是,同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将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及相关设施,大力推动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舆论认为,将推进铁路改革与西部开发有机结合,将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向来是决策层推进西部开发和扶贫工作的既定方针。在19日的座谈会上,李克强不仅对西部地区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了部署,更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切实保护好环境”。这是基于对西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给大开发过程中已有苗头的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生态效益的短视之举敲响了警钟。

  针对长期困扰西部地区人才工作的“孔雀东南飞”现象,李克强亦指出,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留在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激励机制能否完善,关乎西部崛起的全盘战略。

  与此同时,李克强亦鼓励西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向西开放,拓展交流合作发展空间。这与他此前访印期间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倡议一脉相承,其背后,是新一届政府为西部大开发开拓更为有利外部环境的不懈努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使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得以进一步凸显。而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也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它需要高层的强势推动,更需要一整套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