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将制定人口总量控制措施 疏解核心区人口

2013年09月03日 13:4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北京再次提出要控制人口规模。昨日发布的方案称,将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有效疏解核心区人口,减少生活刚性需求增加带来的污染。

  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空间布局

  方案提出,要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具体操作上,由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流管办等部门综合施策,研究制定人口总量控制措施,科学配置教育、医疗等资源,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方式,推进人口管理体系建设。

  北京市人口总体规划曾被定为“到2020年控制在1800万”。但到2010年的“六普”,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1961万,提前10年完成了总体规划目标。如何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这一话题在2008年至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均有提及,但自“1800万”的目标被突破后,北京再没设定具体的人口指标。

  “以行政手段调控人口难奏效”

  有关人士表示,政府部门普遍认可学者们“以行政手段调控人口难奏效”的判断。调控对过去以“堵”为主的思路进一步调整,计划在收紧户籍指标控制的基础上,更侧重于提高产业准入、居住条件等门槛限制。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表示,对于人口问题,北京解题思路近年才逐渐清晰:淡化行政手段,转向“服务管理”。

  一方面,市场调整,“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由市场“选择”人口结构,因为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与之对应的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服务”达到“管理”目的,比如通过居住证制度,“推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

  此次的方案中再次提出通过产业升级,科学配置医疗、教育等举措,引导人员合理分流。

  - 链接

  关于人口调控的不同提法

  ●2008年 “健全房屋租赁和居住证管理体系”

  ●2009年 “探索建立人口调控目标责任制”

  ●2010年 “探索建立综合调控机制,通过城市功能疏解、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促进人口有序迁移与合理分布”

  ●2011年 “探索区域人口调控综合协调机制”

  ●2012年 “人口调控”四字消失,代之以“人口服务管理”,管理模式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实有人口”表述五年来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3年 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确定了今年重点推进的26项改革任务,其中在有序调控人口规模方面,除了建立健全区县责任制外,北京还将启动实施居住证制度,同步研究制定医疗、教育等相关公共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并探索开展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人口评估试点。

  - 解读

  1

  人口增长和空气污染有何关系?

  专家认为,改变空气污染,还是要从城市功能上进行调整,改变唯GDP的政绩观更重要

  方案提出,通过人口总量控制,可以减少生活刚性需求带来的污染。这污染有多大?

  陆杰华表示,从目前看,还没有数据证明人口增长和空气污染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伦敦、东京等地的人口密度也很高,但污染显然没这么严重;更不能说是外来人口造成了空气污染。

  他认为,北京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因为城市承载了太多的功能,主要还是唯GDP的政绩观没有得到改变。建筑工地的增加、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的生产、冬天的燃煤等,都是污染非常重要的因素。改变空气污染,还是要从城市功能上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表示,无法说人口增长给空气污染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但人口增加的情况下,生活垃圾会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给空气污染带来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张耀军表示,两者不是正比关系,这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群体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是不一样的。

  2

  核心区人口如何疏解?

  专家建议,着力在四五环外部署多个新的空间载体,将人口和部分产业功能外移

  目前,北京六成以上常住人口集中在城六区,城六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近8000人,超过了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伦敦(每平方千米5400多人)和东京(每平方千米近6000人)。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更高达每平方千米2.2万人。但整个市域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995人,跟其他国际城市相比并不算高。

  张耀军认为,北京人口的集中实际上反映的是城市功能的集中,而人口过度集中是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根源。因此,通过调整人口的布局来增强城市人口的容纳能力,成了目前较为可行的解决之道:改变目前“单中心”的布局,着力在四五环外部署多个新的空间载体,将人口和部分产业功能外移。

  3

  如何控制人口总量?

  专家表示,可将行政机关、好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迁出核心区,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和引导

  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早已突破,此次再提人口调控,如何落实?人口总量应控制在多少?

  翟振武表示,当前北京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发展过度膨胀。要维持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减缓人口。如何减缓?控制人口最好的办法,通过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的布局调整来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自1993年,北京确定了14个卫星城、29个中心镇和140多个建制镇的发展布局,计划将产业功能和人口向卫星城分流。但城市群、城市圈尚未形成,卫星城难以发挥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通州新城成了著名的“睡城”。

  翟振武表示,这种情况还是因为所谓的卫星城没有形成新的办公区,政府机关等依然都在城市核心区。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城区的人谁愿意去郊区?比如政府下决心,将行政机关外迁,一些好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外迁,再加上对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引导,人员自然就流动了。

  张耀军表示,城市人口承载力的确定,需要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消费条件下来具体设定,不同标准情况不一样,承载力本身是非常有弹性的。北京此前提出建设宜居城市,如果从这个角度讲,现在已经不太宜居了,需要官方有合理的测算。

  陆杰华表示,北京去年人口已经达到2069万人,到底多少合适?目前在政府部门的规划上没有明确的指向。

  - 追访

  首批对接安置房明年竣工

  从2010年起,朝阳、丰台、昌平、大兴、房山、通州等区安排了16块用地,定向用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的对接安置和保障房建设。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首批对接安置房项目将于明年竣工交用。

  据了解,人口疏解和对接安置不仅能改善旧城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对于改善北京城区内的大气环境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原先旧城内不少平房区采用的是燃煤取暖,对空气有一定的污染。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工人口疏解对接安置房项目16个,可提供房源6万多套,这些项目大都位于轨道交通沿线等交通便利的地区,让疏解的人口享受到便利的交通条件。明年首个竣工的项目预计是西城区位于回龙观地区的对接安置房。

  在大力建设对接安置房的同时,北京也启动了杨梅竹斜街等多个旧城人口疏解和房屋保护性修缮的试点,采取“平等协商、自愿申请”的方式进行人口疏解。下一步,北京将结合正在进行的棚户区改造来推进人口疏解。

  采写/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马力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