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热议财税改革 地方事权压身财权不足是最大症结

2013年09月09日 01: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9月7日至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3)”,与会财税界人士激辩财税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重新划分成为会议焦点。多位专家表示,地方事权压身财权不足是我国财税体制亟需解决的问题。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会场指出:“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不清晰,这就造成中央委托地方的事权或者说地方事权过多,只能靠专项转移支付来解决,这就带来了专项过多的问题, 影响财政运行效率。”他强调,我们的财税体制确实到了需要整体性改革的时候。

  财政部长楼继伟也在其新书《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中指出:“上面出政策,下面对口执行,任务最终都压到基层政府,出现所谓‘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的局面。这是目前我国财税体制的最大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表示:“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使财权事权能够相统一,使各级政府的财力和他要办的事情相匹配,就需要适当上划一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

  多位专家表示,事权上移,首先要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我们现在社会保障逐步向省级统筹过渡,实际上很多地方甚至是市级统筹,这是不公平的”宋晓梧说,“社会保障应该在全社会进行调节,逐步过渡到全国统筹。这也是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重要措施。”

  “地方债”牵动了全社会的敏感神经,也是此次“莫干山”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

  在“地方财政改革破解政府债务”分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指出,地方债务问题都是体制逼出来的。他认为,中国现在的财政体制如果不做深入改革,地方政府永无宁日。债务顽疾在地方,地方财政大部分时候靠卖地维持,但现在很多地方地也卖得差不多了,房地产还能热几年还是个问题。

  多位财税专家表示,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适应是地方债务问题严峻的根本原因。地方债剧增的直接原因就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地方政府承担太多事权而财权不足,没钱办事引发更多举债冲动。

  来自内蒙古财经大学的一位老师指出,为了配合中央的宏观政策,地方需要筹集大量配套资金。同时,迫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压力,地方投资冲动强烈,融资平台管理混乱,盲目融资、盲目扩张,地方债务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在谈到如何破解地方债务难题时,不少专家建议改革预算管理制度,硬化预算约束,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债务及其偿债责任。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借和偿还缺乏申报、审核、批准的程序。硬化预算约束,对于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很有必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许生强调:“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国家统一预算,加快建立全面反映政府收入全貌的现代化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政府干预市场主体的法制性。”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