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跟爸妈“团圆”成留守儿童最大期盼 专家吁法律助力(2)

2013年09月19日 10:44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从苍山县城经过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路,就到了这座隐藏在国家4A级风景区抱犊崮的西南侧的小村落——六合村。与县城内热闹的人群相比,六合村显得很安静,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下的人则是——太老或太小。

  六合村的村主任说,六合村是一个几乎不存在威胁的地方:这里的人要么还没长大,要么已经老了。

  现在在这里居住的已经是第二代留守儿童了。目前村里居住着150多口人,一般均是15岁以下、55岁以上的留守人员。六合村村副书记说,这里的孩子一般上完小学就会外出打工,“以前还有一些孩子能上初中,但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村民们开始相信‘读书无用论’”。

  在六合村,一名小学生的童言无忌甚至把上门规劝孩子上学的村干部噎住了:“你读了那么多年书,也就2000元左右的工资。我爸小学都没读完,在广东做个技工,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我觉得读书真没用啊。”辍学打工,甚至成为留守儿童自愿的选择。

  六合村的村主任告诉记者,村里的壮劳力一般都在外从事苦力,“一些甚至是在拿命换钱,比如从事下井挖金矿石的工作。可要是不出去,有的家庭一年年收入也就5000多块钱,撑不起来一个家啊”。

  “留守家庭多了,一些贼就盯上了我们村,曾经一户留守老人饲养的30多只羊在一夜之间就被偷走了,两个老人家的生活顿时就没了保障,当时哭的都不行了,最后两个60多岁的老人家只能出去打零工。”村主任无奈地说,为此,村里曾组织过稍微年轻一点的妇女进行夜间巡逻,“但女人们晚上也有害怕的,渐渐地就成我一个巡逻了”。

  在六合村,晚上八九点钟家家户户就已门窗紧闭,进入了睡眠时间。灯光熄灭,村庄融入到黑夜中。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和村主任走访的过程中,81岁的婆婆孟黄氏迎面走了过来。虽然已是高龄,但由于儿女均在外打工,她仍然需要每天爬上几十米的高坡侍弄自己的花生田。“你看,我这是前两天从坡路上摔下来的。”说着,孟婆婆掀起裤腿,一条血痕赫然在目。

  “没办法,村里只能尽可能地帮她,避免意外伤害。但这样的老人,村里也不少,管不过来啊。”村主任说。

  面对中秋节的到来,孟婆婆最希望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能回来陪陪自己。“平时有谁陪着你?”面对记者的问题,孟婆婆掐指数来:村里的陈阿婆、王阿婆;电视机的电视剧;回忆去世的老伴和他“唱歌的样子”……

  “我不要钱,我就要你们回家,团圆了才叫年”

  2013年9月6日,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苍山县尚岩镇的苏楠拉着弟弟,通过电脑视频,见到了他们两年未见面的爸爸妈妈。当视频接通的那一刻,电脑这头,孩子号啕大哭,不停地追问:“爸爸妈妈,你们啥时候回来?”电脑那边,远在北京打工的父母也已泣不成声,“妈妈以后挣到钱了,就回来看你们”。

  苏楠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留守家庭,家里一共两个孩子。在外出务工之前,苏楠的父母苏辉、王娜两口子一直在老家以务农为生。

  2011年,苏辉两口子跟着同村的老乡来到北京打工,但外面的生活远比想象中的艰难。35岁的苏辉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平时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王娜在一家老乡开的饭馆洗碗,每月1800元。那以后,苏辉和王娜就跟着老乡辗转北京各个工地挣钱,再没回过家。为了节省路费,两年来过年回家成为夫妻俩最奢侈的心愿。

  记者回到北京后,在南城的一间平房里,探访了苏辉、王娜夫妇。

  “两年前离家时,女儿才8岁,我怎么会不想回家呢?”王娜记得,离家时,从苍山到枣庄的高铁站还没有通高速,现在从北京坐高铁再走高速回家只需要3个多小时,但路费却也涨了将近一倍。

  回家还是节省路费?两口子两年来一直选择后者。每个星期打一次电话,是这个母亲和两个孩子的约定,但每次通话时间,王娜都会小心翼翼地控制在5分钟以内,“不敢说太久,一说久了俩孩子就会问我啥时候回来,一问我们就都会哭”。

  王娜告诉记者,有的家境好的差不多中秋、十一就会启程回家,最迟到了腊月,同乡们也都会陆续回到苍山老家。“我们每次都是眼巴巴地看着大伙离开,羡慕,但说实话没认真动过回家的念头,今年也一样。”王娜说,在通过视频看到两个儿女之前,夫妻俩的打算和过去两年一样——剩下路费,过年不回家。

  春节不回家,是这个母亲觉得最亏欠儿女的一笔亲情账。这个春节,夫妻俩原本计划着节日工资高,好好再存点钱。但王娜告诉记者,和孩子视频后从网吧回家的路上,自己哭得稀里哗啦。“孩子他爸也哭了,我想还是回家吧,苏辉却坚持原计划,把钱给孩子们寄回去,让孩子穿身新衣服过年。”王娜说,“我是真的想回去了,一闭上眼睛就想起儿子哭着说‘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回来了’。”

  那天晚上,两口子商量到凌晨,最终王娜妥协了,两人达成共识——“明年,明年挣了钱一定回家”。

  然而,随着中秋的临近,随处可见的“团圆”让王娜越来越坐不住了,她渐渐开始失眠了。

  想回家!王娜说两年来这个念头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过。“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开始想两个孩子。”王娜开始游说丈夫,表示“即使以后要借账,今年过年也要回家”,苏辉终于不再反对。

  9月16日,王娜给婆婆打了电话,她告诉家里“今年过年回家”的决定,但也表示“可能就没有过多的钱带回家了”。电话那头,老人没多说啥,只说:“我不要钱,我就要你们回家,团圆了才叫年。”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