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油品升级消费者承担七成新增成本 对国企影响有限

2013年10月07日 10: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未来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五阶段价格调整标准。这意味着随着各地油品质量升级,汽、柴油价格将有所上涨,其中汽油价格最多上调约3毛钱。民众对于消费者承担升级成本、质量能否真正提升等问题存在担忧。

  加快油品升级,减少大气污染

  2012年以来,我国很多地区连续多天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针对治理空气污染PM2.5的呼声越来越高。数据显示,机动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到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是空气中PM2.5的主要载体,油品质量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有关人士称,经过测试,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使用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尾气中的有关污染物排放将减少10%,燃油减排效果更加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政策体现了优质优价,有利于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防治雾霾天气。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没有市场化,缺乏一个顺畅的成本转移机制,不利于油品质量升级。目前,定价机制已日益市场化,油品升级加价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提高炼油企业升级油品质量的积极性,加快全社会油品升级的步伐,而不仅仅是依靠行政手段强迫几大油企升级。

  新增成本对垄断国企影响有限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油品质量升级后加价标准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消费者负担一部分的原则确定的。其中炼油企业大致承担30%,消费者承担70%。一些受访市民提出质疑,提升产品质量本是企业应负责任,如今让消费者承担油品置换升级的大部分成本,缺乏说服力。

  目前,各地油品质量升级进度不一,国内市场第三、四、五阶段标准的油品并存,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同渠道销售。不少民众担心,在付出更高价格后,会不会出现以次充好、掺杂掺假、油品质量虚假标示等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教授认为,优质优价政策出台后,不同品质的油品价差拉大,弄虚作假的利润空间上升,如果监管不严、惩罚不力,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有专家分析指出,油品升级的成本消化对于垄断国企而言,影响有限。但此次额外承担油品升级的成本,有的民资的中小型炼厂可能面临“关门”的境遇。

  消费者呼吁公布成本构成

  专家指出,油品质量升级须以公众健康的大局为重,摒弃地方和行业利益保护。在油品质量升级的过渡期,也需从考核指标和机制建设入手,使油品质量升级成为地方政府、相关行业的主动行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消费者埋了单,油品质量是否真正“升级”,显然需要政府加强油品生产、批发、零售环节质量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违规企业必须提高违规成本。

  有评论称,要防止花“国四”的钱买到不“三”不“四”的油,就必须审视目前的监管弊端。但如果不能从国家层面在管理方法、惩罚成本上同步升级,地方再努力恐怕也难敲山震虎。

  此外,不少市民呼吁企业公开升级成本,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律师焦春艳说,既然要让消费者承担,那就公布成本构成。“有哪些额外成本是因油品升级而新增,新增成本项目是否合理,具体数字又是多少。成品油涨价,必须建立在信息完全公开的基础之上。”

  文/新华社记者 王菲菲 周强

【编辑:王珊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