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白岩松批余姚官员视察水灾让人背:鞋没进水脑子进水

2013年10月15日 01:02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审判长:

  被告人陈明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解说:

  车证到牌照,从利用警灯、警笛道具,再到车上坐的是首长,现实中很多汽车不仅想守规矩,并且拼命寻找可以假冒的对象,但是这些所谓的特殊属性,真的能给他们带来便捷吗?

  白岩松:

  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问我、问电视机前的每一个观众,我们讨厌不讨厌特权,我们几乎都会一口同声的说,我们当然讨厌特权,但是当如果自己能够从中获取利益的时候,我们又往往冒充特权靠近特权,这样一种巨大的矛盾,构成了目前这个时代下,很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现象,我们谴责别人的时候非常容易,改变自己呢。其实先不要说改变自己,在当下这个时代里头,首先寻找真相,以及很多很糟糕的行为被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想做很多糟糕的事情,应该很多人脑袋上觉得高悬利剑应该不敢才对。

  我们来看今天说的两件事,一开始余姚的这个怕鞋进水,结果脑子进水了,让60多岁村书记背他进去。我们看后面,只要有一个手机,就把这照片拍下来了,立即有真相上传出来,一天之后他就被免了,这个主任。我们再来看,整个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行车记录仪,这样很多汽车里都装的这个东西,那恐怕也是有口难辩,但是现在这就有了记录仪就有了真相,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想对很多人的行为也应该有很好的约束,你不想去靠近特权,去做很多糟糕的事情,但是接下来一个问题就非常的具有挑战,怎么从我们的内心里头,改变这种讨厌特权,但是又靠近特权;另一方面怎么样真正的特权不再拥有特权。来,继续连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监察协会的副会长李成言,李会长您好。

  李成言:

  您好。

  白岩松:

  其实刚才我在自己说的时候,这两个问题都已经涵在里头,正好想问你,第一个就是怎么让我们内心的这种特权,但是要有利益的时候,又靠近特权冒充特权,怎么样改变它?

  李成言:

  我觉得这个方面的改变,恐怕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我们现实生活里边,确实使那些拥有特权的人放弃特权,他们必须敢于放弃特权,因为只有他们放弃特权,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官场的官僚,比如说还有一些特权的单位,如果这些他们放弃特权,我想上行下效,影响力、榜样的力量,一定会造成一个特权,不可能在我们的社会这么顽固的存在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第二个我就想,最重要的是用法律来解决特权问题,只要触犯了特权的问题,一定要用法律给予制裁。在全社会应该形成一个法律意识,就可以根本的改变这个特权问题。但是不是一天、两天的。第三个我觉得还是用一种文化教育,引导、诱导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公民,应该在首长特权的问题上,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这种现象,它是一种特权文化,特权的文化,官本位的文化,在我们社会当中顽固的存在。它这个惯性的力量都很强,我们必须要经过全社会的教育,改变这种习惯,这种文化现象,我想我们的特权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不是一天两天,需要有一个过程。

  白岩松:

  尤其改变我们自己内心社深处的,可能讨厌特权,但是一有利益又靠近特权可能更难吧。

  李成言:

  对,如果要改变自己那就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它既要有形象的力量,又要有法律的作用,才能够推动它。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李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解读。我们回头再来复盘一下这件事,整个首长车效应这个过程,其实并没有首长在,但是这个过程,却真实的一直从6号发酵到今天。我们来看最初是视频发布,这还幸亏汽车里头有这种记录仪,然后是网友和媒体几乎一边倒的谴责和评论,而且大家都是把它给当真了。在接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在这个之间,焦作警方表示已经核查车辆为私家车,遇到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也要把真相传递给公众,我觉得这一点才能让大家,在这个段落,都是认为是真的,然后又了焦作警方调查的时候,大家才会更心平气和的去看待这件事,接下来去反思我们社会的一些环境,当然接下来还会有一些质疑,私家车为何是小号,私家车是不是首长等等,现在纪委已经表示,不是公务车,车主表示也都是家属。在提倡文明驾车做收尾的时候,显然可能有一些轻了,我觉得有更值得一说的是什么呢,特权怎么样能够让他消除呢,那就是把特和权给他拆了,连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有权就特别苦,特别难,特别具有挑战,而不是跟利益紧密相连在一起,这个时候特权就不会让很多人靠得那么近了。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