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对待群众批评应“有者改之无者加勉”

2013年10月18日 14:23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对待群众的批评,正确的态度是有者改之,无者加勉。这八个字耳熟能详,人人会说,但要真正做到,且见诸于行动并持之以恒,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当遇到“骂娘”而不动怒,从骂声中发现问题,举一反三迅速改正,其难更甚,也更显高风亮节。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1942年8月的一天,气候异常闷热。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召开有各县县长参加的征粮会议,忽然一声炸雷震响,礼堂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县长李彩云不幸触电身亡,另有几人也受了伤。这事传出后,群众议论纷纷,有个农民蹦出句“为什么雷没劈毛泽东?”此话传到毛泽东耳朵里,他制止了有关部门严查此事,并要对那位农民以反革命论处的做法,而是深入了解为何咒骂他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过重,群众有意见,便借雷劈一事发泄不满。毛泽东得知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将征粮任务从原来的20万担减至16万担,群众对此很满意。随后,按毛泽东的指示,延安县委书记到几个乡做了调查,写了一篇《救国公粮完成以后,对群众生活影响怎样》的调查材料,说明群众能负担得起。毛泽东看了这份材料后说,这样我就放心了。

  无独有偶,类似事情也曾发生在习仲勋身上。据史料载: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曾收到广东惠阳地区检察分院干部麦子灿的一封信,信中说他“是一个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对这样的一封道听途说得来的、内容大多不实,且言辞过激、乱扣帽子的来信,习老不仅以平静、关切的口气亲自给麦子灿复信,表示诚恳接受他的尖锐批评,还建议省委把他的来信印发各地委、县委,发动上上下下来督促自己“出一身冷汗,警醒过来。”通过对这封来信的处理,习仲勋同志在干部群众中的威信、威望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

  两位伟人对来自民间的批评和不实指责,采取的是异常宽容、温和的态度。在被误解、误伤之后,不是拍案而起,而是反躬自省、举一反三查不足,其赤子之心,日月可鉴;其胸怀气度,令人钦佩。

  近闻一事,也颇发人深思。今年8月的一天,某领导顶酷暑深入綦江基层视察旱情,正遇消防车给群众分发饮用水,便问:“旱了多久?”答“一两个月了。”又问:“人畜饮水能保证吗?”“能。有时隔天送,有时天天送。”“这几年只要天旱,政府都会派车来送水。”不知谁插了一句话。“天旱年就要送水、为什么不能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呢?”这位领导说。

  我不知随后由政府发文,关于在三年内整治7.4万口山平塘等要力办的20多件民生实事,是否与这次调研有关、关系有多大,但我确信,若不心系民众,情牵民生,是不可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标本兼治的。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只有真正的人民公仆,才能做得到、做得好。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