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多个粮食主产区财政紧张 产粮越多经济越落后(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0月21日 10:1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米袋子”不如“钱袋子”

  “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惠农补贴力度,但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是很好。吉林省2012年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总额96.7亿元,而种粮成本增加了70亿元,大部分政策补贴被吃掉了。”王守臣说。

  对农民来说,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生产用工成本上升、全社会工资水平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粮食价格的提高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将日益突出,‘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严重制约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石少龙说。

  另一方面,“粮食直补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收入补贴,与粮食产量已经不挂钩,只要有地就补,变成为务工收入补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蓝海涛说。这造成实际种粮大户能享受到的国家惠农补贴较少。

  对地方政府来说,国家粮食局法规司副司长陈玉中认为,1995年国家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一直不断强调“省长负责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但没有硬性指标,没有考核机制,也没有落实责任。加上抓粮效益不高,甚至是赔本的买卖,“出力不讨好”让很多地方很无奈,不得不致力于“招商引资”,用在“钱袋子”上的精力超过了“米袋子”。

  我国粮食主产区政府不仅在粮食生产上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而且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支持粮食生产;生产粮食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财政收入,反而粮食生产越多,政府补贴越多,财政困难越多。有的地方政府由于涉农配套资金或债台高筑,或造成“半拉子”工程。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