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公众对深化改革愿望迫切 民意成破解阻力最强支撑(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0月23日 14:0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二、公众期待三中全会拆解的前六大改革“硬骨头”

  调查结果显示,转变政府职能(占比83.2%)、缩小收入差距(占比78.3%)、打破垄断(占比76.8%)、户籍制度改革(占比75.6%)、土地制度改革(占比72.2%)、金融体系改革(占比68.4%)排在公众期待拆解的改革“硬骨头”前六位。

  (一)转变政府职能。梳理舆情可以发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界长久以来一直呼吁的改革重点。与此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转变政府职能也给予高度重视。今年3月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并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和安排,显示出政府啃掉这块硬骨头的决心。

  (二)缩小收入差距。公众多年来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意见很大,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也一直是政府重点关注的改革领域,然而该方案的制定可谓命途多舛。直到2013年春节前,国务院才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但这一方案至今仍停留在原则性方案的水平,缺乏执行细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改革之艰巨。学界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分歧也比较大,在如何限制垄断行业收入、政府是否要通过减税“让利”、是否应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等诸多事关收入分配改革的议题上,尚有争议。

  (三)打破垄断。公众普遍认为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等都属于垄断行业,并认为垄断行业利润过高,其员工收入水平远高于一般行业,应当加以改革。在打破垄断这个议题上,学界的意见也较为一致,学者普遍认为打破垄断有助于促进竞争、提升经济效率、增进公众福利。然而近年来打破垄断的实质动作不多,面临的阻力很大。

  (四)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大多数民众认为有必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然而在民众内部,就如何推进这一改革仍存争议。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争议相对较小,一旦涉及到京沪等特大型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就面临不同群体间的巨大分歧。尤其是,特大城市户籍与异地高考、社会保障等许多民生议题直接相关,推进改革难度极大。

  (五)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各方关注极高,众多机构和学者将土地制度改革列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但是通过梳理舆情,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对土地改革的方向看法不一致。在农地能否入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如何破解土地财政难题等重大议题上还需顶层设计。

  (六)金融体系改革。相关舆情反映出公众关注的主要是,金融行业工资过高、打破金融垄断和存款利率市场化。但是专家指出,金融体系改革涵盖的范围很广,除了上述公众关心的领域,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等都属于金融体系改革的内容。而且,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改革对实体经济和百姓利益影响极大,改革的复杂性极高。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次三中全会改革的讨论与舆情中,以往历次调查排名均位居前列的“反腐”问题此次得票率并不高。这并不能说明公众不期望破解反腐坚冰,而是根据历史经验,三中全会一般侧重经济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多对未来5到10年经济发展路线作出规划,尤其在换届年,通常会有重大的经济决策出台,为随后的改革政策细节指明方向。

  三、改革硬骨头之所以“硬”,公众认为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既得利益阻挠、两难甚至多难掣肘、部门或地方阳奉阴违

  在“改革硬骨头为何硬”这一问题中,“既得利益者阻挠”得票率为 89.7%,“两难甚至多难掣肘 ,问题复杂”得票率为82.3% ,“部门或地方阳奉阴违,政令不畅”得票率为74.1% ,位居前三位。

  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既得利益者阻挠 ”是改革的最大阻力。既得利益者既是阻碍改革“扬帆起航”的最大障碍,又是阻挠改革“顺利推进”的最大风险。近几年的改革举步维艰,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现在被改革的对象,比如垄断企业、一些权力部门等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想放手自己的利益,而且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地阻挠改革。

  从舆情分析来看,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是海内外的热议话题。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现在特殊既得利益群体,就是用权力来发财致富的人,总体来说,他会有一种倾向,他会不愿意改革。所以估计今后这个阻力障碍会很大。”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对此忧虑地表示,体制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体制背后都是庞大的既得利益。美国、日本都在改革,但改革同样难度大,都是因为既得利益。

  海内外学者的担忧,实际上正反映出了当前既得利益群体的顽瘴痼疾;社会各界都寄希望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能够痛下决心,在三中全会出台方针政策、具体举措,向既得利益“开炮”。

  针对“两难甚至多难掣肘”的难题,梳理专家意见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改革确实面临许多两难甚至多难的困境,使得作出改革决策难度极大。比如,房地产调控很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并诱发地方债务危机;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很可能意味着水电油气等资源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民生保障;还有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与企业面临用工成本过快上涨之间的两难等。

  “部门或地方阳奉阴违,政令不畅”是公众长期关注的问题,许多百姓感叹“很多中央政策是好的,但是一到地方就走样了。”有学者建议,改革顶层设计就要突破部门利益。一些学者甚至建议,要成立类似于早期国家体改委、独立于所有部委之外的改革协调机构。

  除此之外,“顶层设计不足,改革共识缺乏”得票率为71.2% ,“改革出现惰性,改革热情减退,动力不足”得票率为69.3% ,“人们对改革的期待更高,众口难调”得票率为66.7%,“其他 ”得票率为7.4%。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