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汪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须切实深化改革

2013年10月24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0月24日电 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今天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建什么、怎么建,多听农民的意见、想法,让农民群众做主。

  汪洋表示,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切实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汪洋指出,要创新组织发动机制。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键要有效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要通过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部门分工协作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以奖代补”等方式,让基层政府不抓农田水利有压力,抓好农田水利有奖励、有动力。

  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建什么、怎么建,多听农民的意见、想法,让农民群众做主。要更多的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要特别重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用水协会等新型主体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汪洋提出,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水利投资欠账很多,不论是大的水利项目,还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光靠财政投资难以满足需要,要深入研究资金筹措新机制,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各级政府要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认真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及统筹、水利建设基金等政策,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投入中的主导作用。

  要研究和探索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办法,盘活沉淀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要增加财政贴息,扩大政策性贷款规模,积极探索收益权质押贷款、设备设施融资租赁等,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要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水利建设领域和范围,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兴修水利。

  汪洋要求,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灾后重建、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村镇规划建设等有机结合,促进政府、农民、社会等各方资源的有机结合,创新项目建设监督管理模式。针对一些地方“等靠要”思想抬头等问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立项,要引入竞争机制,对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要优先支持。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渠道多,要加强县级统筹,促进各方面资金整合使用。要科学规划,加强农田水利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确保“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完善涉水法规、技术标准以及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监督检查、总结评估和绩效考核等工作。

  汪洋强调,要创新运行管护机制。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竞争参与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护。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水费收取,弥补运营管护经费不足,促进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研究探索将财政投资形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资产转为集体股权,或者量化为受益农户的股份,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参与水利设施管护的积极性。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