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习时报:农村发展易陷恶性循环 应尽快户籍改革

2013年10月28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朱厚伦的文章《世界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道路》。文章指出,若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为了发展农村而使得农村难以发展的恶性循环就会出现。因此,应做好尽快改革户籍制度、大量转移支付、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等工作。

  文章称,从世界视野来看,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但因为各个经济体的具体情况不同,其道路也各具特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中的最大表征就是城乡发展的二元性,存在“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两极现象。

  文章称,城乡分立的发展模式尽管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已经不符合发展的需要,因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借鉴国际经验,研究确立城乡一体化的中国特色道路就是一项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大事。

  文章提到,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的大国国情。从日、韩和英、德、法等西欧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来看,因为其经济虽然规模很大,但国土面积相对狭小,其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外源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出口导向战略,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市场来实现自我发展,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统筹升级优化,逐步实现城市化,因此其城乡一体化道路主要是以消除农村生产模式作为主要内容的。

  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来看,虽然其国土辽阔,但人口密度低,国土承载压力小,且因为移民是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农村的人口压力比较小,其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是通过自然的城镇化和城市化来实现的。

  文章指出,与之相比,中国是国土大国、人口大国、经济大国的多重叠加。国土大国,发展腹地相对广阔,有利于整体性地进行统筹规划与布局;人口大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蕴藏着巨大的内部消费需求市场;经济大国,产业体系相对完整,有利于经济活动的自组织。

  与此同时,作为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更强,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产业差距因为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空间配置不均衡现象突出,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够,发展的多元性突出。这就意味着不同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各不相同,不可能采取单一的城乡一体化模式,这是确立城乡一体化特色道路要重点考虑的基本国情。

  因此,文章指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道路必须立足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对外利用世界市场和全球资源,对内因地制宜,以多样化的政策供给模式争取相对主动的“内部”作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农村的自我现代化,从而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消除经济结构中的二元现象。

  文章还提到,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日本等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来看,尽管其坚持市场经济方向,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但为了规避市场失序、城市病、区域失衡及生态保护等问题,这些国家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立法促进农村发展,对农村尤其是不发达区域的农村提供政策性支持;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消除农产品定价的劣势地位,确保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资,大力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消除交通、电力、信息等方面的城乡硬件差距;以教育为主要途径,促进农民的转型。

  有鉴于此,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道路必须坚持党的强有力领导,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中,着力实施农村发展的倾斜政策,通过农村发展的立法,引导甚至直接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保证农村地区的长期连续投入,改变其纯粹资源流出的发展窘境。这其中尤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民的有效流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消除占地不经营的撂荒情形,扶持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

二是大量转移支付,完善农村的义务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推动农民的就地技能培训,帮助其认识积累有助于农村发展的产业资源和资本,推动农民创业;三是完善农村社保体系,消除社会保障的歧视性政策,实现农民的身份认同感,确立新的“三农”文化。

  文章同时称,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从拉美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来看,若城镇化大大超前于工业化,就会出现失业增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城市贫困与犯罪增加、城乡发展失衡等“城市病”;若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会出现类似我国的三农问题,农村发展苑囿于一个封闭体系中,难以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将一直处于低端,国际竞争力不强。为了发展农村而使得农村难以发展的恶性循环就会出现。

  所以,我们在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时,必须协调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调,科学布局大中小城市及城市群,通过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提升和优化;通过产业城镇化消纳人口城镇化;通过产业优化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消除农业低附加值的产业形态,从而实现农村就地工业化和城镇化,告别集中式局域化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消解大规模人口转移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保留连续的与日俱进的社会文化,为农民的全面解放探索有效的路径。

  文章还强调,要坚持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从美国等国家的发展实践看,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是注重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城市中心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企业过度聚集,城市中心环境不断恶化。于是,在之后将近半个世纪内,美国大量人口转移到城市郊区。统计显示,尽管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50.9%上升到77.4%,而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市区的比重则从61.0%下降到 40.3%。郊区化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均能源消耗为欧盟的2~3倍,人均汽油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

  从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发展方式依旧是高能耗、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率、低产出、低科技的发展模式,这一点在农村也一样存在,只不过因为农村发展的落后倒逼了农村的生态暂时性保护,其实质不是保护而是还没有进入开发序列。因此,在我们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上,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理性发展,不走重复路,尤其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推动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基本内容的,以环境友好和资源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要实现边开发边保护,宁可牺牲粗放速度也不要牺牲生态质量,及时治理各种污染,建设青山绿水的花园式新农村。

  文章还称,要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作为一个地域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更需要重视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用最接近发展现实的好做法与好经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动性、自觉性。并且这一过程也是发展基层民主,推动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

  文章还在最后称,要走不断改革的自我创新之路。从改革的角度说,“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离不开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此要积极创造出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环境,这就需要打好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消除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种条条框框。从目前看,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二要有明确的攻坚目标;三要有明确的战略部署;四要有专门的前线指挥部。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