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陕西省委书记:加快推进让人民普遍受益的改革

2013年11月01日 09:43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在攻坚阶段深化改革,关键是要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把握陕西全省大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难点、民生改善重点、生态建设热点攻坚克难,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注入强大动力,让三秦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一、坚持以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建设共同富裕新陕西

  陕西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又有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创新不够、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盘活存量、升级增量,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就是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创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环境,着力促进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企业数量多,是陕西经济的一大特征。要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不断探索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强强联合和股权多元化,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切实增强其引领带动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省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是扩大就业、增收富民的重要力量。要坚决破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定,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国防科工、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领域,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扶持其做大做强。积极顺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调整的大趋势,加大开放深度、广度和力度,吸引“央企进陕”、“民企进陕”、“世界500强进陕”,推动其与我省优势产业和资源对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大中小企业深度分工、密切协作和配套发展,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充满活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调发展。陕西拥有100多所高等院校,1000多所科研机构,100多万科技人员。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全省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政策支持,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和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陕西。坚持以建设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抓手,以工业技术、能源化工、循环经济等7家技术研究院为平台,促进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依托高新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同时,要做精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医药、食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关键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加快西安、咸阳新型工业化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使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充分发挥西安等中心城市优势,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就是要着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上下功夫,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提高质量,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城镇体系,着力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剥离附着在城乡户口上的不平等福利待遇,加快实行城乡统一的居住证制度,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中,以农民工为重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体制、松绑放权,逐步扩大省内计划单列市范围,推进省直管县改革,扩大重点镇经济管理权限,激发城镇发展动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流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深化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等相关配套改革,建立支农惠农富农长效机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二、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建设和谐幸福新陕西

  近年来, 陕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的全覆盖,创造出中国医改的陕西样本。要继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在健全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求突破,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收入是民生的核心问题。尽管近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总体水平依旧偏低,必须以有效的制度保障促进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国家部署,抓紧制定和实施我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强化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和困难家庭增收扶助措施,建立收入过低行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坚持以就业促增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完善综合机制,把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扩大就业,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让所有劳动者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应有收益。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陕西是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省份之一。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让贫困群众尽快富裕起来,要创新模式,完善措施,建立起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打破条块界限和部门分割,依托项目整合资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健全社会帮扶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帮贫助困的合力。建立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机制,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坚持把扶贫和扶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工程。继续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实施陕南陕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下大气力搞好搬迁户集中安置,完善公共设施,培育发展产业,拓宽增收门路,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是维护公平正义、建设和谐陕西的客观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有利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推动城乡社会保障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以房养老新模式。坚持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加快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坚持县域突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筑牢群众看病就医安全网。

  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这几年持续深化改革,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正在向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转变,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与改革创新两加强,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要素整合,建设文化强省。创新投入机制,制定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财税政策,建立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精品创作新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品生产创作,推出更多具有中华气派、陕西特色、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西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等建设,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促进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支柱产业,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三、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山川秀美新陕西

  再造山川秀美大西北,让人民充分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既是党中央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内容。三秦大地的主色调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但长期形成的生态欠账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生态环境整体上依然脆弱。我们决不能因为图一时发展和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和后续发展的根基,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着眼长远发展,把三秦大地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让保护者获得收益,让污染者付出代价,是环境治理中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坚持奖罚并举、标本兼治、扶优汰劣,坚决适时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实施有利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制定节约能源、发展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的地方性法规,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尽快启动耕地保护补偿试点,完善退耕还林机制,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和林地限额制度。认真落实资源税改革政策,推进电、水、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依法征收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的生态补偿费。

  建立有力支撑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坚决不搞唯GDP论,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形成正确导向,切实改变抓经济硬、抓环境软的问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相应的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提高生态建设考核权重。落实政府生态建设主导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投资更多投入环境整治,形成生态建设投入长效机制。同时,要组织实施好陕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等重大部署,加快推进全国低碳示范省建设。

  建立农村污染防治机制。农村环境不仅关乎农民生活生产,也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要抓住我省被列入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环境监管体系,坚持以严格的监管制度防止环境污染、以坚实的投入保障促进污染治理、以有力的政策引导推动环境保护,加快建设农村各类污染治理设施,持续开展垃圾污水、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工矿企业等重点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抓好43个县区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决不让农村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作者:中共陕西省委书记 赵正永)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