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聚焦:中国深化改革为全球发展带来活力

2013年11月06日 15:0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0月份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双双创下年内新高,继中国三季度GDP增速回升之后,中国经济又提交了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

  在经济稳定向好趋势逐渐巩固之时,中国共产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分析人士指出,即将揭幕的下一轮改革不仅是对符合中国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探索,也将为缓慢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3%。五年间,中国经济净增量占全球经济净增量的29.8%。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50年全世界50%的GDP将由亚洲创造。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是中国能否继续为全球带来新的、可持续性的贡献。中国经济本身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是这一问题的基础。”亚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庄健说,改革进入目前阶段,高投资、过度依赖出口、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等问题显现,新一轮改革必须破除阻碍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表示,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着力突破深层次障碍,推进结构改革,其中财政、金融、价格、企业等改革会不断走向深入。

  “改革将使中国经济向着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变,中国今后不光要在数量上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在质量上和效果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人民币国际化可谓中国影响力向着“更高质量”迈进的一个例证。上个月,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签署规模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对中欧经贸往来、维护金融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自去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以来,中国政府还多次向世界展示治理污染的决心,包括在今年9月推出一项1.75万亿元的计划,力争在未来五年改善空气质量。庄健说,这符合全球发展潮流,对于周边其他国家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为从根本上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寻找绿色增长动力。联合国大会主席约翰·阿什近日表示,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实现可持续未来中发挥主要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说,中国正在经历发展方式的调整,生产要素驱动、政策驱动力趋于弱化,市场驱动、创新驱动有所加强,后者将成为新一轮经济贸易增长的更大拉动力。

  她认为,9月底正式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是近期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市场化改革。

  “在香港这个连接世界的枢纽之外,中国内陆的深层面对外开放,现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张立群说,上海今后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世界金融、贸易、行业中心,在自贸区改革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下,中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和相关政策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在更深层面融入世界,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也将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说。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必须积极融入全球经济。”赵玉敏说,这需要继续建立开放、竞争、法制的国内市场,增强本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增强抗击各种国际风险的能力。

  今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效益提高,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前三季度对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等9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增长17%,高出同期外贸进出口增速9.3个百分点。作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中国1至9月再次创下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16.4亿美元的新高。

  不久前国务院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被认为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又一务实之举,有助于释放社会投资活力、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也将为外资入驻中国提供更好的环境。

  经济学家们认为,备受期待的中国新一轮改革将涵盖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新改革举措的实施不仅将续写中国成功的故事,并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新动力,而且也将在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扮演领导者角色。(记者 左为 徐兴堂)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