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治理产能过剩须政府市场两手抓

2013年11月06日 16: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摆脱下行风险的最大障碍之一。自国务院不久前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管理部门再次提出要求,并明确了政府的主体责任。事实上,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首先“正己”,如何引导自发竞争的市场避免落入产能过剩的陷阱,也同样是一件重要的工作。

  近年来,由于经济刺激计划的后发效应,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呈现出日益严重和扩散的态势。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在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风电以及服装、鞋帽等行业,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现象。仅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我国服装企业库存的衣服足够全国民众至少穿三年。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了企业利润的直线下降,还是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根源。不仅如此,产能过剩还容易诱发金融风险,并加剧就业形势的紧张。

  毫无疑问,政府行为失当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投资饥渴症”,为了追求GDP规模,对重复建设的项目盲目放行,采取各种手段鼓励上马。事实上,地方政府的保护已成了中央治理重复建设、防止产能过剩政策无法落实的最大阻碍。

  值得警惕的是,在产能过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出现了“政府失灵”的问题,还伴随着“市场失灵”的同时出现。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善,生产厂商往往难以把握市场的真实供给和需求变动。当某种产品出现巨大的需求时,就会有大量的企业涌入争抢蛋糕;而一旦市场需求出现逆转,一些信息不灵的企业却可能仍在继续生产甚至扩大产能。比如在政府干预较少的服装、电子等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就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的例证。

  由此可见,我国的产能过剩现象,是由“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双重影响而形成的。这也就是说,要治理好产能过剩问题,必须既抓“政府”也要抓“市场”,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尽快实现从“建设型政府”、“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改革现行的“数字出官”、“唯GDP”论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不以GDP论英雄”,削弱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投资的冲动。同时建立健全政策纠错机制,对出现明显产能过剩的行业必须果断停止扶持政策。比如今年3月,在LED行业显现产能过剩症状的时候,深圳市政府就主动停止执行该产业的发展规划。这一做法就产生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竞争制度的建设,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进行引导。具体来说,在财政政策上,要改变补贴过多过滥的局面,改革出口退税政策,使企业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竞争力到国际市场上闯荡。在货币政策上,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严格的信贷审批,防止新增贷款的继续流入。当然,还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利用市场调节的力量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李长安)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