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咸潮侵袭福州乌龙江取水口 水厂避咸取淡保供水

2013年11月07日 14:11 来源:福州晚报 参与互动(0)

与天文大潮、上游来水减少有关,有望两三天内结束,水厂“避咸取淡”保障供水

记者 叶诚/摄

  近日,本报新闻热线968800接到仓山区城门镇市民来电反映称,他们所在小区这几天水压下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昨日,记者致电市自来水公司,得到的答复是,从4日起,因城门水厂取水口氯化物含量超标,城门水厂已分时段停止取水,因减产,自来水公司采用降压供水的方式以保证居民基本用水需求。

  据了解,我市上次受咸潮影响造成阶段性供水不足水压下降的情况还是2009年,据专家预测,此次咸潮有望在未来两三天内结束。

  咸潮侵入乌龙江 取水口氯化物超标

  记者从市自来水公司了解到,最早发现氯化物含量超标是在11月4日,在那天13时检测到的自来水氯化物含量超过了250 mg/L的达标上限,接近300mg/L。11月5日、11月6日,城门水厂取水口处每天两次涨潮时都检测到水里的氯化物含量超标,潮位最高时测得的水中氯化物含量峰值约300mg/L。有关人士介绍,这可能意味着海水倒灌引发的咸潮已侵入乌龙江上游。

  市自来水公司有关负责人称,上次发生咸潮是在2009年,在此次氯化物检测值超标后,城门水厂已启动“避咸取淡”的应急预案。这名负责人说:“从4日起,我们在每天两次咸潮来袭时段停止从乌龙江取水,而用水厂的储备水维持供水,日均供水量也从12万吨减至这两天的9.5万吨。根据各项检测数据,出厂的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该负责人还介绍,城门水厂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浚边村,在福州市6家水厂中规模较小,担负仓山区三高路以南20万人至30万人的饮用水任务,仅占全市用水量的10%左右,减产后仅会对城门镇附近区域供水压力产生一定影响。

  和天文大潮有关 两三天内结束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侵入,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淡水河流量不足,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季节,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

  昨日下午,一名水利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咸潮侵入市内与近期的天文大潮和进入秋季枯水期有密切关系。“从4日起正值天文大潮,受潮汐影响海水倒灌侵入江内,而受此影响产生的咸潮可能持续5天左右,以此推测,再过两三天咸潮就将结束。”该专家称,此次咸潮的出现与近期降水量偏少,上游水库来水量减少也有关系。

  “由于每月都有两次大潮,自来水公司应该注意潮汐对水质的影响,做到‘错时取水’,保证水质。”该专家建议,应该由政府出面在自来水公司和上游水库之间建立联系,在保证水库最低蓄容量的前提下,在大潮将来之前提前释放库容,这样就能有效达到防止咸潮出现的目的。

  昨日下午4时50分,记者来到城门镇浚边村附近的城门水厂取水口附近水域。此时刚进入退潮时间,记者来到河滩边俯身用手取江水尝了一口,感觉已无咸味。

  非法采砂或致潮汐界上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名相关人士都提到了非法采砂对咸潮产生的推动作用。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2012年10月,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名为《闽江流域(福州段)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源保护》的调研报告里指出,闽江下游由于河床下切和水位下降,咸潮和污水上溯趋势加剧,已威胁我市水源地安全。

  该报告指出,闽侯县闽江支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只有56.7%,没有达到80%的考核目标。调研反映出闽江下游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河床下切和水位下降,咸潮和污水上溯趋势加剧。

  调研报告认为,水口水库拦蓄和闽江下游采砂活动导致河砂采补失衡,导致闽江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部分河岸崩塌。同时,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咸潮上溯趋势明显。另外,河床下切降低了闽江下游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交换能力,不利于污染物向闽江口海域扩散,导致污水团回荡上溯,对福州几个水源地的水质造成威胁。福州西区水厂、北区水厂、城门水厂和义序水厂4个水源地均处于咸潮威胁段。

  本报曾多次报道乌龙江滥采河砂现象,今年1月以来,本报记者曾10次探访乌龙江乱采砂现象并进行了报道。一名知情人士说:“以前普通的采砂船铁臂只有六七米长,如今铁臂长达二十多米。这也就意味着,采砂船铁臂所到之处,河床留下的陷坑深达二十多米。”有资料显示,以闽江北港河道为例,由于水位下降,该河道的潮汐界已向闽江上移了十多公里。(首席记者 陈鹤 记者 张旭/文)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