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民营医院参与急救业务可缓解公立医院乏力

2013年11月07日 16:3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关于“野救护”的话题又再度引发市民关注。据媒体调查发现,大量“私营救护车”以“野救护”的形式奔跑在拯救生命的路上。“野救护”靠谱么?

  “野救护”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正规救护车目前还有较大的缺口。《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每5万人就应当配置1台急救车,那么按照深圳的人口应当有360台车。目前深圳的救护车有多少呢?仅仅148台,缺口超过200台。而且,这些救护车分布不平均,整个南山区医疗系统仅仅有4辆,一旦应付不过来,还得向宝安、福田求援。正因为市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才有了“野救护”的生存空间。

  “野救护”到底是好是坏?从好的一面来说,确实是缓解了市场的需要。这些“野救护”可以成为正规救护车的补充,能帮助病人转移医院。同时,“野救护”还可以实现异地转移,比如说送到珠三角其他城市,甚至送到厦门、长沙等医院。这种服务是正规救护车难以提供的。但从坏的一面来说,“野救护”大多车辆陈旧,医疗设备不足,医疗人员没有行医许可证,这为安全护送病人埋下了隐患。万一中途病人出现什么状况,如何应对?一旦出什么事,谁来负责?还有,有些“野救护”从业者“乘人之危”,议价时“狮子开大口”。此前有新闻报道,一公里的路“野救护”竟要收1000元(正规救护车只要108元),可见市场混乱不堪。

  怎么处置“野救护”?目前有两种思路。其一,对于现存的“野救护”,不宜一刀切。它们填补了救护车市场的空缺,但需要进行整治和规范。将“野救护”纳入正规管理的轨道,并制订相关法规及收费标准。同时,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政府出钱,帮助“野救护”进行功能升级,使“野救护”具备基本的急救功能。同时,明确挂靠单位、严格年检、办齐手续,将其发展成新的急救力量。

  另一种思路是,让民营医院发展自己的急救力量。如今民营医院很少开展急救业务,因为盈利空间太小。如果政府允许民营医院有自主定价空间,就能激发其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毕竟,相较于“野救护”,民营医院在相关医疗服务上显然水平更高,更加令人放心。如此,既能补上缺口,又能保证急救服务的质量。

  引入社会的力量,补充公共服务的不足,是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重要思路。无论是“扶正”“野救护”,还是让民营医院参与急救业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公立医院急救力量的匮乏。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或者简单地一禁了之,而要打开思路,重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寻找合理、多赢的解决办法。(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马立明)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