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大会召开 专家吁保障空间安全

2013年11月12日 2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桂林11月12日电 (杨陈)“随着大众生活对空间技术的日益依赖,空间天气惠及一切人、一切事的时代开始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魏奉思12日在广西桂林表示。

  11月11日至15日,第三届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大会在广西桂林举行,500余位来自海内外的华人科技工作者就空间天气学科的最新进展展开讨论。

  在科学定义上,空间天气即指太阳上出现的耀斑、日面物质的抛射等剧烈活动,引起了地球环境、状态、条件发生突发性短时间的变化。

  看似深奥玄妙的定义,实际上却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到人们旅游时观看的极光、高空飞行辐射,远到军事、商业的卫星系统,都深受空间天气的影响。

  “空间天气科学,既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展的助推器,又是国家空间安全的倍增器。”魏奉思认为,研究空间天气科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科学应用于社会经济,帮助人类应对空间天气灾害,减少其对航天、通讯、导航领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利用太阳能解决能源问题,提高空间安全的保障能力。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对此表示认同。他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向外层空间拓展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开展空间天气研究和发展空间天气业务已经成为事关人类安全和生存品质的重要科技前沿活动,成为现代国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探索日地空间天气业务,将有助于提高地球系统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能力。

  自2002年6月1日,中国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组建,并进行空间天气的日常预报,不定期发布灾害性空间天气的现报、警报后,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空间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中国学者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影响力也在迅速增长。

  与会专家认为,虽然中国的空间天气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快,预计未来十年将迈进世界一流行列。

  尽管前景乐观,但目前的中国空间天气研究依然存在天基硬件建设落后、地基观测缺乏全球布局、领军人物及专业人才队伍尚待加强等问题。

  对此,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赤建议,首先要以科研人员为本,着力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杰出人才,打造勇于创新的研究团队;其次,要重视基础能力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再者,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也非常必要,这样才能确保始终站在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

  魏奉思亦称,中国应加快空间天气科学、天基、地基计划的实施进度;从国家层面推动空间天气实验计划;与此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既然拥有领先的空间天气科研水平,可以考虑与国际社会合作,成立一个国际空间天气科学与服务组织,以此来提高空间天气的预报精度,共同保障空间安全。”(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