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建立更为快捷的报告和救助制度

2013年11月18日 16:2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救助的具体措施,不能止于民众打电话提供线索,相关机构还应该加大救助的宣传力度,建立更为快捷的报告和救助制度

  随着冬天的来临,城市里的流浪者再度成为被关注人群。新华社17日报道中对街头的一些流浪者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因流动性大、身份识别难、难管理,这类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一直处于尴尬境地。

  目前很多城市都为流浪者做了一些工作,譬如增开社会救助站、加强巡视等,但对于流动性极大的人来说,诸多措施仍然难以覆盖到他们。

  为了让障流浪者安全、有保障地度过冬天,相关部门需要主动出击,联合起来进行排查和救助,一些城市间也应建立起社会救助网络,把流浪人员信息纳入网络管理,防止流浪人员离开救助站后依然流浪于别处。

  而救助的具体措施,不能止于民众打电话提供线索,相关机构还应该加大救助的宣传力度,建立更为快捷的报告和救助制度。更为有效的措施是发动社区力量,建立一个以社区为网络结构的救助体系。

  从国外的防灾体系建设乃至民间力量建设的经验来看,社区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上能量巨大。如果社区里的成员能够发动起来,那么流浪者们也就能得到全面的关注。因此,各地可以动员城市社区组织,关注流浪者人群,并且做到及时交流和反馈信息,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并不是难事。而且这样做最有效的就是,对那些不识字不上网不了解救助信息的流浪者来说,他身边经过的每个人都可能替他传达一些有用的信息。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为救助流浪者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法规,且相关规定缺乏实施细则,导致社会救助工作步履维艰。从长远来看,为了解决流浪者的生存及权益问题,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社会防护网,从家庭、学校、社区、政府部门全方位入手,从根源着手,既防范更多的流浪者产生,也能为现有的流浪者们提供周到的关注。针对一些因无法解决根源性问题而不得不流浪的人,地方相关部门则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请社工或义工来照顾他们,让每个流浪者都不被社会遗弃。(赵缶)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