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车轮上腐败”居违反八项规定现象之首

2013年11月18日 20:2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8日,中纪委晒出今年以来各地查处违反八项规定情况“成绩单”:截至9月30日,各省区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4839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的案件数量为4851件,占比接近1/3,居各类问题之首。

  曝光、免职、开除……针对“车轮上的腐败”,今年以来各地纷纷执行“史上最严厉的公车问责”举措。然而公车违规问题依然最为突出,原因为何?如何才能真正为公车腐败“刮骨疗毒”?

  “车轮上的腐败”居违反八项规定现象之首。

  中纪委网站公布数据显示,八项规定以来,各省区市查处的4800多起公车违规问题,共处理人数4186人。其中地厅级9人,县处级276人,乡科级3901人。与“楼堂馆所建设”“公款大吃大喝”等其它现象相比,公车违规占比最大。

  记者梳理各地通报的公车违规案例发现,公车违规类型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用公车接送小孩、参加婚礼、或探亲旅游等公车私用行为。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建林私用警车前往山西探亲;黄南藏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副局长哈卫东私用公车去西宁拜年被通报处分。黑龙江龙煤鹤岗分公司兴安煤矿负责人等8人在业务培训期间,乘坐公车并用“接待专用”牌遮挡车号,到兴凯湖景区旅游,分别被处以行政撤职或行政记过处分。

  其次是公车超标。主要表现为,有的职能部门将下属事业或企业单位的超规格车“借调”过来使用现象普遍。如黑龙江省纪委通报,原哈尔滨市交通局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栾景鹏(正处级)2010年11月开始违规借用哈尔滨市客运总站一台奥迪A6轿车。同月又以给支队班子成员配车名义让市交通局下属企业泰克斯公司(国企)购买一台本田雅阁轿车,两车一直由栾景鹏使用。哈尔滨市纪委给予栾景鹏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原岗位。

  第三类是公车违章,如遮挡车牌,甚至酒后驾车等。今年8月25日,南昌市林业局副局长徐建平就因酒后驾车肇事致4人死亡,被当地公安部门刑事拘留。现徐建平已被处以开除党籍、并免去南昌市林业局副局长职务处分。

  “狠招”迭出,为何“刹”不住“车轮腐败”?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纪检部门纷纷采取媒体曝光公示、GPS定位监控、暗访组四处督查等各种方法,频出“狠招”,以期彻底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但记者注意到,各地仅9月份就查处公车违规问题936起,高达766名公务人员被处理,处理人数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

  “查得紧、罚得重”,为何“车轮上的腐败”现象依然痼疾难除、势头不减。记者调查发现,其背后普遍存在三种心理:

  首先是侥幸心理。江西南昌市纪委副书记李紫敬说,八项规定以来,查办案件中发现,还有一部分公职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他结合自己查办的案件经历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除警车、城管用等有少数明显标识的公车外,很多机关、国企的公务车与私家车样子差别不大,群众分不清,纪检部门人手少,他们认为公车偶尔私用不可能天天监控到。二是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有职务、有权力、有一定背景,即使被发现也能“摆平”。三是依然有少部分干部认为,中央抓“车轮上的腐败”只是一阵风,对八项规定的长久性、持续性认识不到位。这些侥幸心理让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其次,公车乱象更深层的是特权心理作祟。一位不具姓名的公安机关纪检部门负责人说,在很多人心中,公车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一种身份的象征。“领导干部公车私用,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间是身份的炫耀。‘有面子’‘有感觉’的心理说到底是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作怪。”

  正因如此,尽管中央对购买公车的费用和排量有明确要求,但在有的地方,规定往往成为一纸空文。在中部地区某厅级单位有多家下属事业单位,每个事业单位处级领导配有专车。其中一家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还用公款购买了30多万元的越野车,两位副职也是每人一辆价值20多万元的轿车,所有费用都公款报销。

  第三就是部分公职人员贪占便宜心理。中部某地区某省直机关一位处级干部2012年到基层挂职任副县长,县里给他配了一辆公车,平时周末县里没有公事,他就自己开公车回家,来回约600公里。他坦承:“算上油费、过路过桥费,一趟要花800多元。我每月工资才2000多元,要是自己的车,谁会舍得这样用车。”

  实行更科学彻底的公车改革或是治本之“药”

  专家表示,“车轮上的腐败”是群众“眼皮底下”的不正之风。一方面是公车乱象屡禁不绝,让群众不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政府要过“紧日子”,缩减三公支出。在此背景下,应加快推进公车改革。

  湖北省政协常委、“公车改革专家”叶青指出,目前我国全口径的公车存量达到几百万辆。中央自2011年4月起专项治理以来,全国已处理公务车辆近20万辆。这些巨大的数字说明,如果不最大限度减少公车,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都无法覆盖庞大的公车数量。

  李紫敬表示,公车改革最终方向是逐步取消公车,除保留少量特种车,其他的公车都可以考虑采取货币化。权宜之计也可以采取广东佛山、中山等地做法,在公车贴上特别醒目的统一标识等,这种做法既成本低,也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广泛监督。(记者甘泉、胡晨欢)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