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工人日报:“单独二胎”下的务实与理性

2013年11月19日 08:5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单独”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后,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而根据国家卫计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这些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中,大约有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见11月17日《华商报》)

  隔三差五就被舆论热炒一回的“单独二胎”政策终于“靴子落地”。不过,在这个体现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利好消息面前,人们并未表现出一边倒的皆大欢喜,许多人反倒陷入了“生与不生”的纠结。“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民调表明,至少有40%符合条件的夫妇并不打算生育二胎。尽管其谨慎态度不乏各种理由,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价值观、生育观的务实与理性。

  盘点人们“不愿生”的理由,多半出于对养儿成本和生活负担的担忧。据人民网调查显示,目前最适宜生育的人群介于70后父母与80后年轻父母之间,他们同时又是受中国计划生育影响最深远的一代。与作为育龄末班车的70后父母的积极态度相比,身为80后的年轻父母则更多“成本高”、“养不起”的负担考量,背后是对育儿质量、生活品质的关注和在意。

  注重孩子素质培养,不断提升生活品质,宁可少生,也要优育,不但要过日子,更要过好日子。年轻人的这种生育观念,其实也契合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决策初衷。

  不过,考虑到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为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单独二胎”政策的宏观意义不言而喻。从微观的层面考量,鉴于时下“独生子女”对孩子性格、成长和家庭生活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单独二胎”同样不失为“优生优育”政策的合理延续。

  透过人们对“单独二胎”的不同反应,政府及社会还需认真反思,注重政策推行过程中配套措施的衔接,致力于对生育者的压力缓解和成本降低,这不仅是将好事办好的必需,更对巩固计划生育成果、弘扬理性生育观具有现实意义。张玉胜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