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合肥“复活”婴儿或为医学“假死”

2013年11月22日 12:4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合肥“死婴复活”事件,安徽省立儿童医院21日公布调查报告称,患儿当时可能处于一种医学上的“假死”状态,而当值医生、护工工作疏忽,导致患儿被误开出死亡证明、送往殡仪馆。目前医院对患儿积极实施救治,由于其根本性病因难以去除,已邀请国内顶尖医疗专家前来会诊。

  记者从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了解到“死婴复活”事件的前后过程:今年10月28日,该院收治了一名刚出生19天的新生儿,诊断为肺炎、先天性双后侧后鼻孔闭锁、脑损伤。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期间患儿多次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后恢复,医院建议转北京、上海大医院手术治疗。但家长咨询上海专家认为,患儿系先天性难治性畸形,无法手术治疗。

  11月12日,家长签字放弃一切治疗,提出将来尸体由医院处理、不留骨灰,然后从医院离开。“之后,我们出于人道主义继续对这个孩子治疗、喂食,维持生命。”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负责人介绍,11月18日那天,当值医生发现患儿面色青紫、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后宣布死亡,填写了死亡证明,并将患儿转移到科室另一间病房。20日早晨,当值护工根据死亡证明,将患儿“尸体”送至合肥市殡仪馆后离开,随后殡仪馆发现患儿仍有生命体征,医院紧急将其接回救治。

  事后经调查专家组分析,患儿当时可能处于医学上的“假死”状态。据介绍,“假死”又称微弱死亡,是指人的循环、呼吸和脑的功能活动高度抑制,生命机能极度微弱。“这种现象比较罕见,感受不到呼吸、心跳、脉搏,四肢发凉,像是死了,其实生命活动并没有停止。只是极其微弱的心跳、呼吸等,只能用医疗仪器如脑电图、X光机透视等手段才能检测出来。”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反思认为,这起事件暴露出医院管理方面的漏洞:“如果当值医生多观察一段时间,护工送走之前多看一眼,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我们将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制度建设,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快评

  每一个孩子都弥足珍贵

  一份死亡证明开出后,不再检查婴儿生命体征,就送往殡仪馆火化。而婴儿父母于11月12日主动签订了放弃治疗的协议书,将婴儿后事委托给医院后就不再出现。

  草率行医,是医生的失职,医院在这起事故中也负有直接责任。作为医生,应当具有更超于常人的责任心。因为每一次小小的失误,病人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价。医院的管理,更应该堵住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在医患矛盾频发的今天,医疗机构更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化解社会对于医生的负面认识。

  生而不养,是父母的缺位。签订放弃治疗的协议并不代表结束了监护的义务。从法律意义上说,放弃治疗是违法和无效的,更是涉嫌遗弃。而从伦理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有生存的权利,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法剥夺。

  每一个问世的孩子都有生存的权利。只要他们存在,都应有生命的尊严。公众期待,医院能够对生命负责、父母能够履行监护的责任、社会能够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每一个孩子活在世界上一天就受保护、得养育、有尊严。(综合新华社报道)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