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读懂公众对“三公经费决算为零”的疑虑

2013年11月25日 09: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在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公布的“三公经费”引起了关注。2012年,该局“三公经费”决算数据为2700元,今年则为零,这些数据引发了部分网民的质疑,这样的数字是否可信?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办公室主任赵原近日回应称,该局的“三公经费”数字属实,相关经费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厅的规定列支。

  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云南省招标采购局“三公经费”决算为零,之所以引发公众的疑虑,原因还在于,其一,这样的零决算不具普适性,更多只是个案;其二,从三公消费“账面为零”到“实际情况”之间,公众仍有不少疑虑有待纾解;其三,即便是做好了三公消费公开,也不等于做好了公务消费公开——这是两个关联而非等同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只是个案”很好理解。从第二个问题看,报道中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接受采访时称:通过下属单位埋单、把消费金额隐藏在项目决算开支等方式来做小“三公经费”数字,已是一些地方公开的秘密。另根据早前媒体的报道,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地方政府的公车虽然入库了,但企业的公车却在快速增加——用车的是政府官员,买车养车的却是企业。所以,如果理不清“三公消费”隐藏、转嫁的问题,即便“三公经费”决算账面为零,也只是面子光鲜,实则毫无实际意义。

  第三个问题,三公消费公开并非公务消费公开。报道中邓淑莲教授所说的,“接待费用变成会议费或者培训费,或由下属单位或者服务对象埋单”。此外,诸如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有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达百万元等现象,更是屡禁不止。所以从个案意义上说,公众对云南省招标采购局“三公经费”决算为零的质疑,其实更是督促其三公决算更为公开、透明的契机。与此同时更应看到,下好各级“三公经费”公开这盘棋,实际状况远比公众预期的复杂与艰难。但愈是复杂与艰难,愈是考验相关方面协调推进的决心与智慧。进一步说,在下好“三公经费”公开这盘棋的同时,相关方面亦应同步布局好公务消费公开、财务决算公开的“大棋局”。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在同一个问题上“按下葫芦浮起瓢”,耗尽公众的等待与期待。李记(河南 职员)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