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羊城晚报:国企晒“三公”广州可否率先破冰

2013年11月29日 15:0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近年舆论对国企晒“三公”呼声不断,广州有没有研究先“吃螃蟹”?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性质不同,很多接待费列支在业务费中,已打入成本,考虑到企业经营、商务等特殊情况,暂时不能简单套用机关“三公”公开方式,怎么公开会进行研究。

  记者的提问是基于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探索推进国企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的大背景,拿国企晒“三公”的高难度考题要广州市率先作答确有挑战性,但广州能否率先破冰,对全国的国企改革都具有导向意义。

  国企经营的实质是人民授权管理国有资产,它的产权性质决定其兼具营利性和公共性,与民企存在不同。如广州水投集团,政府财政每年仍补助22.6亿元帮其还债,一补17年,市民对其收支理当有权知晓与监督。必须明确,不能让国企索取政策性资源时当自己是国企,要财务公开则当自己是市场化企业而切割与纳税人的干系,以“双面性”拒绝社会监督。

  况且,国企占有的公共资源多与公共事业密切相关。比如,广州市政府赋予特许经营权的水投、交投、地铁、燃气等国企,所掌控的供水、供气、公交、地铁等就与市民生活成本息息相关。每遇这些公共事业价格调整,社会对其成本核算无不质疑。如企业很多接待费就放在业务费中,直接打进成本,且相关企业还曾被审计查出假发票入账、多列财务费用等问题,直接影响价格的合理确定。倘若作为成本之一的“三公”支出始终成谜,何以消除公共财政与市民为企业“坑爹”行为埋单的公众疑虑?

  同样无法回避的是,某些国企存在奢侈、浪费乃至严重的腐败行为。从全国看,中国铁建超8亿元“天价招待费”以及其他国企爆出“天价酒”“茅台门”等事件,已足以证明“三公”消费不公开、不受监督,极易成为国企腐败的“温床”。广州也难例外。纪检部门去年曾披露,2006年到2010年查处的1600多起案件中,国企占近一半,比党政机关还高,相信其中少不了涉及“三公”腐败的问题。

  事实上,市领导也坦承一些企业班子违反规定、贪污腐化,造成一些国有资产流失,在一些职务消费方面也不够规范,而其原因就是监管不到位。130多家国企掌握14500多亿国有资产,监管稍有空隙都可能消耗巨额的国有资产和公共财政。堵塞国企监管的漏洞,除了以制度设置强化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之外,还须以适当方式将“三公”等问题公开,让公众像监督政府“三公”那样监督国企“三公”。

  广州机关晒“三公”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国企“三公”公开要开启破冰之旅虽有难度但绝非不可为。尤其在中央既定探索推进方向之下,包括“三公”在内的国企财务预算公开已有了“指南针”。即便套用政府部门“三公”公开的模板或未必完全适合,也不能以所谓“特殊情况”继续维持不公开的现状,而应当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账本公开之策。可以说,适当的“三公”公开既是倒逼国企规范运作、遏制腐败的一剂猛药,同时也是关切民生、赢得民心之举。既然广州已明确要求对国企参照机关事业单位控制“三公”支出,那么,离晒账本而再领风骚也就仅一步之遥。(牛日成)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