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借车补名义变相创“薪”是伪车改

2013年12月05日 13:39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有网友爆料,陕西国企西安经发集团车改后,正职最高每月可享受5300元补贴,而2013年西安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150元,光车补一项就是它的近五倍。而该国企副总经理却回应称:“比原来节约很多”。(12月4日《京华时报》)

  5300元车补,委实高得离谱。此前温州车改,最高档交通补贴为3100元,为当时全国最高。可跟西安该国企比,仍“弱爆了”。前不久,新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它指明了车改路径,也点明了车补应秉持的基本原则,那就是“适度”。

  尽管说,在当下之于车补标准,国家并无规定,而“适度”表述也略显含糊,但对于其合理性,却不乏评价体系。若它缺乏强效约束,沦为“掌勺者自己盛饭”,恐怕很容易变为公职人员福利。事实上,车补高不高,完全能有个评估指标,如参照当地薪酬水平、交通成本、用车频次、之前专车支出等。也只有综合权衡,制订的车补标准才能合乎民心,深孚民望。

  该国企车补标准是怎么制订出的,就眼下看,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国企属性也决定了,其车补须“适度”发放,且契合程序正义和政策规定:首先,其补贴办法的制订,应听取民众意见;其次,在具体标准上,既要实现财力上的节省,也要顾虑到它对社会的连带影响。

  借车补名义变相创“薪”,说到底是伪车改。而真正的车改,也绝非从“公车浪费”到“补贴过滥”的置换。(佘宗明)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