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2013话题人物“囚徒”:李某某薄熙来张成泽上榜(3)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2月24日 09:13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林森浩——“复旦投毒案”

  11月27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复旦大学寝室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

  这也许是一个最蹩脚的愚人节“恶作剧”。

  2013年愚人节的早上,起床后的黄洋像往常一样去倒水喝,刚喝下去的水就被他吐了出来,还干呕了几声。之后,身体的不适开始显现,当天晚上就被送至医院就诊。入院后,黄洋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专家会诊,并经病因学检查,仍未发现病因。

  其实在4月3日,医生已经初步认为是中毒造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一时依然难以判断,无法及时对症下药。4月9日,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请他们注意二甲基亚硝胺,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收到短信后,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是黄洋的室友——林森浩。

  4月12日,林森浩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

  而另一边,黄洋的情况并未好转。4月12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13日下午,黄洋瞳孔放大;14日下午,没有了脑电图,肺部纤维化无法自主呼吸……复旦大学官方微博16日下午发布声明,称该校医学院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5时23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为悼念逝者,复旦师生在校园的操场边挂起许多千纸鹤。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我切实地感受到医学的魅力,责任还有艰辛,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是一条需要你用全部身心去奉献的路,是一条你需要执着坚持的路……”

  这是黄洋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奖助仪式上的发言,他曾因为家庭困难而萌生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计划,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让他选择了继续深造。这个年轻人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就这样戛然而止。

  庭审,林森浩讲述投毒经过

  11月27日,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复旦大学寝室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林森浩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回应了公众对此案的诸多疑问。

  庭审中,多位黄洋及林森浩的同学证言显示,黄洋和林森浩之间确因“生活琐事”产生过矛盾:“黄洋外向、有主见,且爱干净、较强势,林森浩比较内向,且记仇、顾家。黄洋曾假借林森浩之名批评另一名室友葛某乱扔东西,被林森浩知道后很是不满。还有一次林森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大家起哄让他请客,他却拒绝了,黄洋当场对此表达不满,嫌弃他小气。此外,黄洋还曾提议毕业旅行去东南亚,也曾开过一些玩笑,也许在无形中伤害了经济拮据的林森浩。”

  而对此,林森浩表示:“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这是他们的看法,我没有意见。”在林森浩看来,他平时只是和黄洋关系一般,“不是很铁,他觉得我没有生活情调,我觉得他自以为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很相近,但他很聪明,勤奋好学,很优秀。”

  公诉机关指出,林森浩实施犯罪行为具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将至少30毫升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超致人死亡剂量10倍以上。

  公诉人还指证,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林森浩向实习所在科室的博士生导师提出过报考其博士研究生的愿望,但遭到该导师的婉言谢绝。之后林森浩又联系了其他医院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该博士生导师也答应林森浩可以攻读他的博士生,但林森浩考虑他是跨专业去报考,有各种各样的难处,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最终决定放弃考博,与一家外地医院签订就业协议。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今年3月中旬,黄洋考博的初试成绩揭晓,黄洋名列前茅,同学纷纷向黄洋表示祝贺。但林森浩在3月却又一次因为一些事情受到了实习单位博士生导师的当众批评。

  涉案剧毒化学品来自何处?

  因为复旦投毒案,一种名为“二甲基亚硝胺”的化学品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而最早怀疑黄洋中毒,并指出此种有毒化学物品的人,是黄洋和林森浩的室友葛某,他打电话并进行了短信通知,但为时已晚。

  根据公诉机关提供的证人证言显示,涉案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吕某某于2011年从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购买的。实验结束后,所剩试剂就放置于中山医院的实验室内,由于经常一起做实验,吕某某与林森浩都知道该原液摆放的位置。

  起诉书称,3月31日14时许,林森浩以取实验用品为名从他人处取得钥匙后进入其曾实习过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实验室,趁室内无人,取出装有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并装入一只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随身带离。

  由于当日下午和中山医院某科室的一位老师有约,林森浩将装有剧毒化学品的袋子放置在某楼梯转角处。随后,林和一位同学去医院食堂吃饭,由于袋子颜色过于显眼,林森浩“冒着被人发现的危险”,将袋子继续留在该处,吃完饭后返回取走并带回寝室,并趁寝室无人将化学品注入寝室饮水机。“也想过放在黄洋的喝水杯中,但由于那个水杯是白色的,化学品是黄色的,太显眼了。”林表示。

  投毒后林森浩是否试图逃脱惩罚?

  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显示,黄洋喝水前后数日,林森浩多次在网上以“二甲基亚硝胺”为关键词查询该化学物味道、毒性及检测方法。“我就是浏览了一下,确认了二甲基亚硝胺对肝脏有损害。”林森浩说。

  4月2日,黄洋在几个同学的陪同下来到林森浩实习的超声室作检查。“我帮黄洋作完检查后说胃没有问题,肝脏也没问题,但一说出口我就知道说多了,就把话题扯开了,自己做过的事还是有点心虚,没有告诉他们黄洋发病的原因。”

  知道涉案饮用水被送去鉴定机构检验后,还是因为“心虚”,林森浩没有去看望黄洋。4月3日,他将涉案水桶拿到盥洗室去冲洗,以挥发有毒化合物。4月4日,林森浩看着黄洋的父亲和同学将饮水机和水桶取走送检,但事后并没有检测出毒物,林森浩觉得很奇怪。水桶被送回后,林森浩就“因为心虚”将水桶还给楼下的宿舍阿姨。随后,林森浩曾3次前往医院看望黄洋,但不敢和黄洋说话,“主要想看看黄洋好转了没有。”后来林森浩多次通过黄洋父母了解黄洋的病情发展情况。

  11月27日,被害人黄洋的父亲黄国强庭审当日坐在法院外。他曾对律师说,“这半年多来,我们就等着这一天。”

  庭审辩论结束后,林森浩在最后陈述中说:“我在看守所几个月,一直尝试在找自己犯罪的根源,我的行为导致我的同学黄洋死亡,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打击,我也对不起父母近30年的养育之恩,愿意接受法院所判的任何处罚。”

  庭审时,黄洋的遗体已放在殡仪馆大半年的时间,一直没有下葬。

  黄洋与林森浩都是复旦大学医学院表现出众的学生,将来都很可能成为出色的医生,“生活琐事”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分歧非要用一个年轻的生命去消弭?同样在今年,先后又有几起校园命案进入公众视野,这背后的事实每每令人心惊。

  此外,复旦投毒案的发生令“朱令铊中毒”悬案再度成为舆论热点。9月25日,朱令律师团的代表律师李春光在其微博上发布了案件最新进展。清华大学校方已收阅此前发出的《律师函》,并且校方高层开始与朱令父母接触。律师团也已启动向国务院法制办申请信息公开事宜,目前,北京警方与朱父母仍保持沟通中。

  (综合自新华社记者黄安琪、朱翃、俞菀、潘旭、罗争光以及东方早报、四川在线相关报道)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