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调整 首提“适度进口”

2013年12月26日 09:00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次会议以及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比以前的方针,这次中央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有很大调整,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

  粮食安全时刻不能放松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被列为明年的首要任务,这非常罕见。在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的背景下,“粮食安全”还存在问题吗?

  “从短期来看,我国的粮食供给没有问题。”叶兴庆说,今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亿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前,不管是从粮食产量来看,还是从粮食库存来看,我国的粮食供给都是有保障的。中央强调“粮食安全”更多要从中长期去理解。

  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十年增产之后,资源要素等都已经绷得很紧,生态环境也付出了不小代价,继续增产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当前正处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阶段,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粮食需求量还远未见顶。

  相关机构研究显示,一个农村居民从农村来到城市,适应了城市的食物消费结构后,其粮食的日消费量要增加20%。未来十几二十年,按照我国城镇化发展目标,将有数亿农民变为市民,粮食供给压力会持续加大。

  “我国人口规模大,粮食需求总量大,这其中谷物特别是口粮,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懈怠。”叶兴庆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他还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

  新战略 新内涵

  我国历来重视粮食安全。1996年,国家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即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并且还明确,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以上。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关于粮食问题的基本方针,十余年没有大的调整。

  这一次,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这20个字,体现了我国对粮食安全的一个新认识。”叶兴庆说,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粮食安全的其他论述,我们可以解读出这一新战略的三个新内涵。

  一是强调“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度进口”。这实际上是把粮食安全的核心目标更明确地界定为谷物安全,同时有保有放,在谷物之外,增加了通过国际市场弥补粮食缺口的空间。这里面,“适度进口”首次被明确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是提出“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以前我们谈粮食安全,指的是数量安全,那是基于我们当时的发展程度和实际需求提出的,而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我们把粮食质量问题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是强调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统筹兼顾。我们以前为了追求粮食增产,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毁林开荒、侵占湿地、超采地下水、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等,这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也带来生态环境问题。这次则强调,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上述调整表明,在我国发展水平进入一个新阶段以后,我们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也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叶兴庆说,我们现在追求科学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在粮食生产上也要体现这个理念,那么就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势必影响粮食产量,倒逼着我们在粮食安全战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到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对农业而言,也要从我国的资源禀赋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目前,除北美外,南美、非洲、中东欧、东南亚等地都有很大的粮食增产和出口潜力。”叶兴庆说,在谷物基本自给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粮食进口地域的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给国内带来的影响。

  另外,我国1996年确定的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其实已经难以为继,因为按照老的粮食统计口径(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不到95%了。以去年为例,大豆就进口了5000多万吨,粮食总进口量接近8000万吨,自给率不到90%。

  “此前的粮食安全方针,笼统地提粮食自给率坚持95%的目标,实际上却达不到。”叶兴庆说,如果政策目标与现实长期背离,就会使目标失去公信力,失去指引作用,所以粮食安全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

  适度进口的需要

  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中,“适度进口”的提法最引人关注,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这二者之间如何平衡?

  “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叶兴庆说,可以这样理解,“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指的是“谷物基本自给”,“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指的是“口粮绝对安全”。因为国内土地、淡水等资源有限,所以只能是集中资源保重点,即保口粮、保谷物。

  实际上,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中,我们区分了4个概念。最核心的是口粮,包括小麦、大米;比口粮范围稍大一点的是谷物,它比口粮多了一个饲料粮;更大一点的概念是粮食,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最后是食物,除粮食外,还包括食用油、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

  “对于核心的部分,我们要求保障的水平很高;对于相对外围的部分,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国外资源。”叶兴庆说,这种更清晰的划分并采取不同的策略,是在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更有效、更可行的方案。

  当然,考虑到国际粮食市场的容量,我国在粮食进口的操作上一定要审慎。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增加一两千万吨的进口,而应该逐年地、缓慢地、均衡地释放我们的进口需求,让国际市场有一个反应的过程和增加产能的时间。

  “以大豆为例,如果看十年前的国际市场规模,不可能想象今天我国会达到这样的进口量。”叶兴庆说,这就说明,只要操作审慎,平缓地释放进口需求,我国粮食适度进口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同时,我们也需要增强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能力。

  最后,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中,还特别强调了科技的作用。“因为从国内的资源条件来看,不管是确保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还是平衡好粮食生产和生态的关系,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叶兴庆说。(记者 高远至)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