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称“霾之痛”坚定中国“治源截流”决心

2013年12月28日 14: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随着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到来,盘桓京津冀和长三角数日的雾霾近两日逐渐散去,在雾霾笼罩期间,北京、石家庄、南京、上海等地空气质量均一度达到重度污染的级别。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历数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严重的一次曾波及17个省份,雾霾治理已经成为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坊间议论普遍关心的话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建议,只有针对污染源头和污染物流向“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增长最快。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赵传峰指出,治理雾霾应从“源”和“汇”两方面着手,即源头和去向。从“源”上考虑,就是要减少排放。从“汇”上考虑,最好能改变风场,造成大风,但人为因素很难达到大范围的风场改变。相对来说,降水可能更具可行性,哪怕降水量不是很大,对气溶胶还是有一定冲刷作用。但前提是要有合适云的存在,否则无法进行人工增雨,而且人工增雨的成本较大。

  赵传峰表示,气溶胶随着风场进行传输,大的粒子像沙尘等1至2天内可能就降到地面,而小的粒子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间较长一些,而远地的影响多数情况下相对于本地影响会弱一些。

  湖北省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陈楠也表示,一般空气中的污染物是比较稳定的,之所以时好时差,主要是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齐头并进”式的污染排放,造成污染成分比较复杂,冬季的气候本身也不利于雾霾扩散。

  社科院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中国近年来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步骤,到2017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将降至65%以下,非化石能源达到13%。

  在京津冀地区,造成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煤电钢铁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作为高耗能行业集中分布大省,河北治理雾霾率先向燃煤“开刀”,目前河北已经拆除、升级改造了一批重污染设施;天津计划到2014年,全市燃气供热提高至64%以上;北京市则提出未来5年全市燃煤总量降至约1000万吨的计划,清洁发电比例达到100%。

  除了减少排放遏制污染源头,今年以来,中国也屡屡在政策层面“出牌”,展现出“治源截流”的决心。6月,国务院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9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行动计划”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出台。

  国家层面的发令枪响带动了各地的跟进,中国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应对雾霾的格局。“行动计划”公布后,河北率先出台了实施方案,环保部在当月即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签订大气防治目标责任书,立下大气污染防治“军令状”。北京于10月发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涉及监测预报、预警应急、落实保障等3方面7项内容,上海、武汉、成都、南京等受雾霾影响较重地区也制定和启动了应急预案。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卢伦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这些政策的欢迎。

  “这说明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思路已经出现战略性转变,治理目标和力度将进一步升级。”卢伦燕表示,中国需要经历一场可再生能源的变革,可再生能源是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她强调,解决中国的大气污染,核心在于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减少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并改善和加大污染解决方案的供给,才有可能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记者喻珮 郭鑫 程露)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