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南海尚存千艘古沉船 水下考古困难重重

2013年12月29日 18: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在此间举办的“华光礁Ⅰ号沉船”山西特展上,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丘刚表示,在中国南海水域已经发现了近千艘古代沉船,而目前中国能“下水”的考古工作人员还不足百人,水下考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被誉为“世界第三黄金水道”。在浩瀚的南海水下,已经发现大量古代沉船遗址。文物在海底沉睡多年,打捞出水对文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若不打捞,不法分子就会盗捞,破坏更严重。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设立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拉开了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序幕。

  “经过一段时间的水下考古工作,我国水下考古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华光礁Ⅰ号沉船所沉没的地点位于海南西沙群岛中部靠南,它也是我国西沙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船,对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丘刚说。

  据介绍,水下考古的作业内容与田野考古大致相同,但是“陆地上很容易就完成的测量、拍照、取样等工作,到了水下,变得异常艰难;20米深的水域,每天工作时长不能超过半小时,且一天只能潜水一次。”丘刚说,水下考古证的获得要比陆地考古证难得多,截至目前,全国仅有50多人考取水下考古证。据初步统计,在南海水下已经发现近千艘古代沉船,水下考古工作任重道远。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曾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立南海水下考古基地和西沙工作站,同时开展考古研究船的建造、重点海域的专项调查、重要沉船和水下遗址抢救性保护等重大项目,从而构建起国家主导、以沿海海域为主、适当兼顾内陆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

  今年4月,中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已经在重庆开工建造,该考古船设计排水量为930吨,全长56米,宽10.8米,吃水2.6米,航速12节,建成后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址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