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投用

2013年12月30日 19:2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国防科工局30日举行高分一号卫星交付仪式,标志着“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星正式投入使用,其将在国土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精准农业和城镇规划等领域“一显身手”。

  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说,高分一号投入使用将大幅提高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数据自给率,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应用进入了新阶段。

  今年4月26日发射成功的高分一号是中国首颗考核寿命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其配置了两台分辨率为2米全色/8米多光谱的高分辨率相机和4台分辨率为16米的多光谱中分辨率宽幅相机。经过数月在轨测试,高分一号卫星性能满足或优于考核指标总要求,图像质量优良。

  空间分辨率指从卫星照片上能辨别地面目标的最小尺寸。高分一号分辨率约为2米,意味着从卫星上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小汽车,甚至自行车。时间分辨率指重复观察同一地物所需的时间。高分一号只需4天就能把地球完整地“看”一遍。一般而言,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一对“冤家”,需要牺牲一方来保证另一方,但高分一号实现了这两点的优化组合。

  高分专项工程副总指挥王承文表示,高分一号实现了在小卫星上中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的结合,可满足多种空间分辨率、多种光谱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需求。相比其他光学遥感卫星,高分一号对地观测效率大幅提高。

  高分一号卫星数据接受范围覆盖中国及周边区域,其数据处理系统具备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连续运行能力。常规模式下从数据开始处理到用户开始获取产品流程时间小于2小时;应急模式下该时间可以压缩至45分钟以内。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但同时灾害监测手段相对落后。高分一号对于减灾救灾最大的优势就是精确性和及时性,其在雅安地震、甘肃岷县地震、东北洪涝灾害、华北华东雾霾等观测中提供大量精准数据,得到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主用户的好评。

  测试试用期间,高分一号已向用户部门提供了2米全色/8米多光谱影像247731景、16米影像75766景。

  据介绍,高分一号增加了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能力,是目前中国运行卫星载荷中的最高水平。除了黑白照片,还可下传具有红黄蓝绿4个谱段的彩色图像。

  此外,高分一号还服务国际:应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请求,为成员国巴基斯坦提供了9月24日地震灾区影像数据。

  “应用是高分专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后续工作要进一步聚焦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抓好行业应用、区域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努力培育新的应用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使高分专项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达哲说,“高分一号给专项开了个好头。后续型号的创新任务更复杂、更艰巨。今后要不断满足用户的新要求。”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李正强曾表示,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发射5至6颗观测卫星,目标是建成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

  据悉,高分二号卫星预计于2014年初发射,中国整个高分专项计划2020年完成。

  目前,国际上约有50个国家拥有或运营对地观测卫星。美国历年航天政策均强调要保持在对地观测卫星领域的统治地位。俄罗斯计划2020年实现20颗对地观测卫星在轨运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记者 余晓洁 刘斐)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