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防科工局局长:高分专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实践

2013年12月30日 20: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高分专项是创新工程、‘天眼’工程、应用工程”

  ——专访国防科工局“新帅”许达哲

  刚刚履新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的许达哲,30日在高分一号卫星交付仪式前接受了新华社专访。本月初,时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的许达哲亲临发射现场目送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奔月。航天科技集团正是“嫦娥”“玉兔”及其运载火箭“长三乙”诞生的地方。

  今天的话题不是嫦娥,而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及其首星高分一号。

  高分专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实践

  问:我国实施高分专项意义何在?

  许达哲:我本人刚从高分一号卫星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转到高分专项国家牵头部门——国防科工局。我认为高分专项首先是一个创新工程。它是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具体实践,能够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推进空间信息与产业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从满足国家建设与发展的紧迫需求,确保我国空间信息资源自主权并推进空间信息产业的重大战略高度出发,将高分专项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目的是建立我国战略性空间基础设施,大幅提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信息支撑和服务保障。

  高分专项的实施不仅要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一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关键技术;同时,还要通过管理创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卫星应用的体制机制,实现数据、技术等资源共享,更广泛地满足不同用户对空间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天眼”看地球 “慧眼”识九州

  问:高分一号有何创新之处?

  许达哲:有专家称高分专项是“天眼”工程,是建立我国战略性空间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对确保我国空间信息资源的自主权有重要意义。“天眼”看地球,“慧眼”识九州。高分一号把用对地实时观测的数据传回地面,转变成各种有用信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高分一号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基于小卫星平台的高分辨率与中分辨率大幅宽成像相结合的关键技术;星上大数据量处理和星地一体化数据高速传输等关键技术;大范围快速姿态机动关键技术等。这些创新突破对于提升我国遥感卫星技术工程水平,提高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自给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高分一号配置了2台组合幅宽大于60千米的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谱相机,4台组合幅宽大于800千米的16米分辨率多光谱宽幅相机。它将高分辨率的全色、多光谱对地观测和800千米幅宽的中分辨率应用结合起来,这是首创。

  应用是高分专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有何用武之地?

  许达哲:高分卫星是信息服务的应用工程。高分一号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国对地观测高分辨率水平,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高分卫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国土调查、环境保护、应急救灾、资源开发、农业估产和城镇规划都是它的“舞台”。比如,可以大幅提高国土调查的精度和效率,及时有效地对国土资源进行跟踪监测;可在同一时间对大面积范围进行环境监测,比如判别同一时间多个城市雾霾状况;今年甘肃岷县地震、东北特大洪涝灾害中高分一号应急响应,提供了大量精准数据,得到用户单位好评;我国正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高分卫星可用数据说话,为科学规划城镇化提供支撑。

  应用是高分专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接下来要进一步聚焦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需求,将工程重心放到既要抓好工程建设,又要抓好数据应用上来。以高分专项实施为重要契机,锐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破层层壁垒,实现更广泛、更深入、更彻底的资源共享。

  后续型号创新任务更复杂、更艰巨

  问:高分专项后续任务有何安排?

  许达哲:高分专项后续卫星型号的创新任务比一号卫星更复杂、更艰巨。三号、四号、五号等多型卫星的研制将填补微波成像、高光谱观测等领域的国内许多空白,应用需求十分迫切。今后要组成星座、组成系统,在工程研制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来满足用户的要求。我们要加强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打通技术链路形成体系能力。同时,按照航天“零故障,零缺陷”“严慎细实”的质量原则,抓好后续型号方案论证、设计和重大试验等各环节的工作。

  今年高分一号卫星的发射是全年宇航发射的首星,也是高分专项的首星,开了一个好头。明年年初,高分二号的发射任务就在眼前。各研制部门、发射测控部门和参与单位要再接再厉,迎接新的挑战。(余晓洁、刘昊元、邱学雷)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