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报告称“中国景区门票价格普遍过高”判断显武断

2014年01月08日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白琥)中国社会科学院8日发布的《旅游绿皮书》指出,中国景区门票价格问题被一定程度夸大,“景区门票价格普遍过高”的判断仍显武断。

  “景区门票价格普遍过高”判断显武断

  近年来,中国景区门票价格问题持续引发关注。几乎每到旅游季节,有关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报道便充斥各大媒体。

  数据显示,近五年里,全国32家5A级景区门票调价,绝大部分为涨价,其中涨价16-30元的最多。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问题被一定程度夸大。”绿皮书分析称,从价格水平来看,5A级景区中既有门票价格高达200元以上者,也有分文不取、免费开放者,并非全部居高。

  绿皮书指出,当然,相对于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而言,5A级景区109元的门票平均价格的确不低,但除低收入群体外,5A级景区门票价格在大部分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包括旅游消费支出)中占比并不算高,由此得出“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普遍过高”的判断仍显武断。

  此外,从价格波动来看,近5年内,5A级景区中涨价的景区仅占13.1%,涨价幅度也以30-40元居多,远低于同期物价上涨水平,因此景区门票价格“普遍、频繁、大幅涨价”的说法显然与事实不符。

  缺乏完善价格管理制度 多靠行政命令“一刀切”

  在绿皮书看来,景区数量与门票价格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关联。从地区差别来看,经济发展地区不仅高等级景区数量较多,而且价格相对较低;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级景区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价格总体偏高。

  此外,绿皮书指出,评判景区价格应区分私人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中国目前约有2万余家景区,其中A级景区5000余家,门票价格孰高孰低,是否合理,该涨与否,如何调整,皆不可一概而论。

  具体而言,核心资源属性为遗产型、社会型的景区均属于准公共产品,而商业型景区则属于私人产品。由于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在生产、消费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因此适用于不同的供给方式(包括投资方式、经营方式、管理体制等),其定价原则、定价依据、定价机制也应有所不同。

  在绿皮书看来,目前,中国对于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的景区尚没有统一、明确、完善的价格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相对含糊且各不相同,定价原则、方法、依据、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也不甚完善。面对景区此起彼伏的涨价热潮,还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施以 “一刀切”、“遏制性”的管理。

  治本之策:需理顺三对关系

  2013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绿皮书分析称,这对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具体执行中,界定什么是“公共资源”、听证会的具体组织、景区承载量的确定与监督等,还需要更加具体的办法和详细的说明。

  基于上述分析,绿皮书提出,长远来看,要根本解决景区门票价格问题需理顺三对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现实层面,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在准公共产品类景区供给中的具体边界、各自责权等,目前还缺乏系统的制度安排。从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推崇的“两权分离”、“三权分离”、“特许经营”到近年来的“政府回购”热潮,这一问题在制度层面始终未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绿皮书称,与国外国家公园制度的中央垂直管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准公共产品类景区基本上都采取属地管理。景区门票的定价权利归地方政府所有,而根据现行税制,景区门票收入最大的收益方是地方财政,而不是中央财政,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在景区管理(包括门票价格制定和收入分成等)中有着强烈的动机和充足的空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三是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是中国准公共产品类景区的普遍问题。一般而言,景区属于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等不同部门,工商、公安、宗教、旅游等也各自行使其管理权。这种“九龙治水”的格局在一些地方造成了矛盾重生、管理混乱、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令问题更加棘手的是,现实中上述三对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从而导致景区管理(包括门票收入与相关投入等)中出现了各种矛盾。”绿皮书写道。(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