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网:农业补贴要让真正的种粮者得实惠

2014年01月19日 16:5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临近春节,记者在产粮大省安徽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务工返乡不种粮的农民忙着领取惠农补贴,而种粮大户却反映拿不到补贴。原本激励农户种粮的补贴“强心剂”在一些地方与种粮多少、是否务农“脱钩”。

  我国已经处于现代农业转型关键期。与过去以散户为主的传统农业不同的是,当前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涌现,逐渐成为稳粮增粮主力军。据安徽农业部门调查,近年来全省土地流转面积以年均约26%的速度增长,其中八成以上为规模经营,种粮大户单产平均比分散经营的农户高出50斤以上。

  然而按照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就出现一种“多劳不多得”的怪象。以种粮相关补贴为例,由于补贴对象为耕地所属农民,而非“种粮”农民,于是散户、甚至耕地出租户都能拿补贴,而真正的种粮食大户却与补贴无缘。

  不仅如此,记者在一些粮食主产区调研时发现,部分地方领导存在“补贴人人有份,抓不抓粮一个样”的惰性思维。在GDP指挥棒下,一些地方一心扑在经济建设上,而将农业生产当“包袱”。认为“国家补贴发下去,农民稳定不闹事”就行了。至于如何让粮食增产、怎么更好地激励大户种粮,根本不愿管懒得管。

  粮食稳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更是作出具体部署,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等。这一改革关键在于强化“精准补贴”,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只有真正的种粮务农者、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实惠,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记者姜刚)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