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拍脑袋”决策要靠科学化民主化来根治

2014年01月21日 14:49 来源:兰州日报 参与互动(0)

  1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李克强在会上说,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不该管的事坚决放掉,避免“拍脑袋”决策(《兰州日报》1月18日一版)。李总理对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谈决策问题,而且直指“拍脑袋”决策的弊端,说明“拍脑袋”决策确实病的不轻,应该下大力气治一治了。

  决策是否正确,不光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先进与落后,甚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民主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能够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的表达。但我们在现实中时不时就会看到,某些地方政府或者部门,在决策出台时,往往欠缺科学性和民主化,全凭主观决策、出主意,靠经验做决策,拍脑袋定项目。听到一个好点子,头脑一热,就把千百万资金抛入自己根本不清楚或知之甚少的“项目”之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拍脑袋”决策,看起来是一种凭经验做出的主观决定,但深究起来,背后却是“政绩”冲动。拍脑袋做决策好大喜功,头脑发热,看重的是上级对自己政绩的肯定,不看重的是群众对自己的评价和意见。这么看起来,“拍脑袋”决策实际反映的还是不端正的“政绩观”。而对这种错误的政绩观造成的损失,缺乏强有力的问责制,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拍脑袋”决策的蔓延。决策失败后,少有个人或部门出面承担责任,这是“拍脑袋决策”屡禁难止、屡禁屡犯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口号时拍脑袋,做事情时拍胸脯,出事情后拍大腿,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群众嘴里的这句顺口溜,正是对这一现象生动形象的总结。

  “拍脑袋”决策并不是什么根治不了的顽疾,关键还是要端正政绩观,关键还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近日,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以GDP论英雄”,考核干部既要看发展成果,又要看发展成本与代价。不以GDP论英雄,就是让这些“头脑发热”的决策者们不再热衷于决策的“大手笔”,而是在决策前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基层实践走一走、分析数据比一比,从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既看到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考虑发展的成本与代价。更重要的是,决策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的头脑中产生和决定,而是要在决策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同时,对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也要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建立追责机制,要给那些“吃子孙饭、断后人路”的“四拍”干部戴上“紧箍咒”。对这些因为“拍脑袋”决策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决策者,决不能使其有恃无恐地“拍屁股”走人。如此,才能防止出现发展“畅想”变“妄想”的现象,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才能使决策发挥正确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徐晓兵)

【编辑:李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