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报了没下下了没报 雪让天气预报员很“纠结”

2014年01月23日 05:5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报了没下,下了没报

  雪让天气预报员很“纠结”(延伸阅读)

  入冬以来,气象部门曾两次预报北京有望迎来首场降雪,然而,人们翘首以盼的雪花并没有飘落,京城只是出现了零星小雪,还达不到初雪标准。

  有时预报了却没下,有时下了却没预报。降雪预报,到底难在哪?

  “北方降雪预报难度确实比较大。”有着丰富预报经验的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对记者说,“降雪需要较好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有时候在条件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经常在下和不下的边缘地带,很难判断是下还是不下。条件稍微好一些可能就下了,条件差一些就不会下,很难做出绝对的判断。这个时候预报员就会非常纠结。”

  孙军说,在北方地区,冬季形成降雪的大气环流形势往往不是特别明显,比较弱,不像夏季形成暴雨的环流形势那么明显。

  我国冬季风盛行的时候,北方的水汽非常少,没有水汽输送的话,很难形成降雪。北方预报初雪,要考虑水汽条件是不是比较好,另外水汽还要有一定的层次、一定的厚度。如果近地面有一些水汽,但比较薄,可能就形不成降雪;有时候高层有一些水汽,但底层没有,也不能形成降雪。

  孙军说,预报员做预报时,要参考计算机数值预报的结果,再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目前,数值预报模型对水汽条件的预报,准确度比较低,预报员对水汽的判断不能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

  降雪还需要冷暖空气交汇、对峙等产生动力条件,使水汽上升凝结形成降雪。孙军指出,北方地区动力条件有时非常弱,不是特别明显,带来的上升运动能达到什么强度,这方面判断起来也有一定难度。本报记者 刘 毅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