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权约束乏力“隐形特权人”难除

2014年02月25日 16:5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曾经在厅级单位为领导服务的司机冯晓铭(化名)向媒体透露了自己最近几年的各种收入状况。冯晓铭表示,除了单位福利等“显性收入”,大量隐性收入还没计算在内。他曾经就通过领导渠道获取的信息,弄了“房改房”“内部职工房”,价格是市场价一半。他同时表示,“这几年收入锐减,福利少了很多,八项规定和各种规章制度,让我们这些隐形特权人感受明显。”(2月24日《新京报》)

  关于公车驾驶员,早有种种真真假假的传说。所谓“上头有人,力可通神”,公众对于官员司机的强大能量,一贯深信不疑。于此,大家虽早有笃定的判断,却历来缺少充分的细节填充。而冯的现身说法,显然填补了那部分缺失的“内幕”。

  “购物卡拿到手软、电子产品随时赠玩、通过领导买半价房”,冯晓铭的叙述,多少契合了公众的固有印象:官员总倾向于关照身边人;而下面人办事总不忘打点中间人——在此传统内,公务车司机上下得利、左右逢源,享尽好处实在不足为奇。司机虽手无公权,却是被公权者最直接“辐射”的群体。

  此类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官员意图建构亲信圈,实现权力暗地运作,从而规避制度监管的灰暗初衷;另一方面则源于,众多下层公务员、营商者等,企图进入领导核心盟友圈,继而绕过明面规则谋取灰色利益。 在此过程中,自始至终,“司机”等一类人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官员事实上的“代理人”,也是那些办事、勾兑者的“掮客”。

  当公权运作缺乏规束,官员职权便可能沦为私产,谋求变现。在此前提下,“司机”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开车代驾之层面,而成为官员在权钱市场内的利益代表。可以说,这是一个公权自我繁衍、私相转授的过程。藉此,某些官员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便于操作的“变卖权力”之路。其最终后果是,一系列明面的办事规则被架空。

  官员司机的“高福利”,有些属于合法所得,虽然因其过高而未必合理,但终究无碍大节;但还有另外一部分,则显然没那么底气十足了:或是官员为拉拢而给予的恩惠,或是求办事者打通关节而支付的佣金,凡此种种总归上不了台面。 □蒋璟璟(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