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近代史学者:有充足理由对两个重要日子加以特殊记忆

2014年02月26日 14: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 马海燕)“立法确定纪念日、设立公祭日,是提醒整个中华民族勿忘历史。这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斗争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看待历史、引领整个民族的冷静反思。”得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前所长步平并不意外。

  作为多次呼吁将这两个重要日子以更重要形式确定和设立下来的学者,步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距离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7年,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9周年,在四分之三个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让一代代中国民众铭记上个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和奋起抗争,这两个日子必须予以特殊记忆。

  事实上,每年的7月7日、9月18日、12月13日,中国各地都会以各种形式纪念“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铭刻在中国历史上悲壮而屈辱的日子,而每年的8月15日、9月3日,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两个重要日子,也被赋予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而被加以特殊记忆。但上升到法律层面还是第一次。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100多年来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胜利,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去纪念、去反思。”步平说,从铭记历史的角度,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9月3日、12月13日这两个日子,更要反思近代中国为什么遭受那样的屈辱,后来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为了这场胜利我们整个民族付出了怎样惨烈的代价,这场胜利对处于一盘散沙、备受凌辱的旧中国的意义,对于今天中国取得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的意义。

  步平表示,抗战胜利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参与了战后秩序的重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国际责任方面不可同日而语。重新回望那段历史,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个基本认识,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后世的警戒。

  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步平认为,设立公祭日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对于教育中国的下一代十分必要。南京大屠杀公祭不仅是形式上的,更要本着冷静的心情去反思如何不让历史重演。

  步平强调,在今天中国全力实现“中国梦”、争取民族复兴的时候,只有形成全民族勿忘历史、团结奋斗的共识,中华民族的未来才会有希望。(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