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中国为何以立法形式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

2014年03月01日 09:1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国务院对抗战胜利纪念日均作出一系列相关规定,多年来一直在国家层面进行抗战胜利的纪念活动。“此次确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延续了之前的规定,但通过立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之后,法律效力更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认为,“我们就是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使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历史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这些都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是一个能够正确、理性对待历史问题的国家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月25日下午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分组审议中,与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和全国人大代表一致表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声,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是完全必要的。

  与会人员完全赞成两个法律案的说明和决定草案,一致建议将决定草案交付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全国人大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形式确立两个纪念日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意愿,这说明日本的侵华历史是不容被歪曲和抹杀的,铭记历史是每个中国人必须牢记的义务,要求日本正视历史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张晓磊向记者表示说,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使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历史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赋予纪念行为以法律效力,既表明了纪念历史的庄重和威严,也保证了纪念历史行为不会被随意更改,具有持续性,这些都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是一个能够正确、理性对待历史问题的国家,而不像日本那样在开倒车,搞“历史修正主义”,甚至极端的“民族主义”。

  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向记者介绍说,设立胜利日、公祭日,祭奠死难者、敦促民众不忘历史,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惯常做法。

  2005年11月1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通过了由104个国家共同发起的决议草案,设立1月27日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当时全球社会的主流声音便是联合国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是全人类向战争中罹难者致敬的崇高姿态,也是通过国际法的形式约束试图歪曲历史的做法。”莫纪宏说。

  除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各国也纷纷为战争或其他历史事件中的死难者设立国家哀悼日、纪念日或公祭日,以此体现铭记历史、尊重生命的民族价值理念。

  在美国,每年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纪念日。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11年签署命令,把这一天定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定期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在那场日军突然袭击中丧生的美军官兵。

  在俄罗斯,每年5月9日是“卫国战争胜利日”。当天,首都莫斯科举行集会和阅兵,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位于克里姆林宫一侧的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

  另外,在德国、波兰、新加坡等国都设有胜利日、死难者国家纪念日,在纪念死难者的同时,也提醒全世界民众牢记历史、勿忘教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分析说,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会在国家层面上采取措施纪念历史上造成重大民族牺牲的事件,推动本国及其他国家政府与民众增进对历史的认知和沟通。设立公祭日是国际惯有做法。

  中国以立法形式确定纪念日和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敦促日本领导人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停止反复伤害受害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言行

  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称对中方在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

  对此,在近日召开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日方有关“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疑问,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言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真正让我们感到疑惑的是,二战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历史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早有定论,为什么日本有些人至今仍然要为历史翻案,仍然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去膜拜那些二战甲级战犯的幽灵?”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上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和反省战争责任,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而不是对战争受害国的正常纪念和悼念活动说三道四。

  “官房长官的态度表明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还没有一个正确而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表明日本自民党为了保证选票和支持率等政治私利不惜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即使历史客观事实摆在面前也视而不见、明知故犯。”作为研究日本的专家学者,张晓磊认为,从我国对日外交政策的角度来说,上述表态正是我们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原因之一。

  安倍晋三作为右派政治家的代表,为了一己的政治私利不惜歪曲历史,自2012年12月上台后,安倍内阁就一直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

  “2013年以来,安倍不但纵容内阁成员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还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性质提出质疑。2013年12月26日,安倍本人还公然参拜了靖国神社。另外,安倍内阁早在2013年4月开始就计划对日本的历史教科书进行改革,试图美化侵略、淡化和歪曲历史,近期安倍还纵容日本国家媒体NHK电视台的极端右翼言论,种种行为表明安倍执政下的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已经越陷越深,这已经并将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的威胁。”张晓磊向记者介绍说。

  在张晓磊看来,在日本有一些人之所以仍然要为历史翻案,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日本在二战后对历史问题没有进行彻底的反省,没有在教育制度上确立一个正确反省历史的体制,历史教育方面的缺陷反过来又促使日本民族主义的歪风越吹越大。

  “当然,在日本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国民持有正确、理性对待历史的态度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偏执的民族主义之风确实有不断增长的态势。”一直关注日本社会动态的张晓磊向记者介绍说,“在本月日本东京都选举过后,我们发现得票排在第四位的田母神俊雄是一名极端民族主义者,他的背后是最近‘势头很猛’的‘网络右翼’,而网络右翼的拥趸正是日本20多岁的年轻人,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本历史教育制度的失败。如果不及时纠正,在日本作为少数的右翼也十分有可能通过控制右派政治家控制日本政治,从而将日本民族再次带入深渊”。

  对此,华春莹也表示说,在二战结束近70年的今天,日本国内仍不时出现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认甚至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错误言论,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中国以立法形式确定纪念日和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停止反复伤害受害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言行,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纪念日以及公祭日的设立将会对中日关系起到重要作用,日本重新面对历史、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才是中日关系恢复的基本前提

  据参与了设立公祭日事宜讨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透露,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后,相关纪念活动的规模和层级会有提升。

  据介绍,从1994年开始,南京第一次举行悼念活动,采取全城拉警报、放飞和平鸽、献花圈等纪念形式。从2002年开始,单一的悼念活动改为悼念遇难者和祈祷和平双主题,此后一直延续到2013年。

  朱成山表示,今年12月13日的纪念活动一些国际政要、前政要、驻华使节以及国际媒体要来参加,这样规模的活动,每年都要举行。

  另外,从国际关系意义上看,时殷弘认为设立国家公祭日将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展示相关国际主张的历史来源,推动在国际层面上的历史研究,促进全世界对真实历史史实的理解,支持国家在特定国际问题中的立场,“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就重大历史事件设立公祭日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张晓磊看来,纪念日以及公祭日的设立将会对中日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中日关系因为日本没能正确对待历史而跌入谷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能够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自安倍上台执政以来,日本的右派政治家们淡化、无视甚至歪曲历史,现在中日关系的艰难局面正是日本单方面造成的。”张晓磊说,中国此次之所以以立法形式设立纪念日以及公祭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为了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为了让国际社会对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第二点也为了敦促日本回到正确认识历史的轨道上而不是越陷越深,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一个能够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大国;第三点则是为了以正确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后代,铭记历史,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充分体现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意愿,“其中有两项都是和日本息息相关的”。

  张晓磊进一步表示说,公祭日的设立向日本表明了我们对待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明确态度,同时也在国际社会层面展示了我们国家对待历史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有利于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对待历史问题的良好国际形象,同时也让日本认识到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对日本本身的国家形象是一种极大的抹黑,让日本民众认识到日本自民党歪曲历史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政治私利,从而有助于纠正被日本政府歪曲的国内外舆论。

  “设立公祭日也是我们在历史问题上做的一个表率,也希望日本能够以此为范本真正的反省历史。正视和铭记历史才能真正走向未来,无视和歪曲历史无法带给日本一个美好的未来。日本重新面对历史、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才是中日关系恢复的基本前提。”张晓磊说。

  中国此次之所以以立法形式设立纪念日以及公祭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为了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为了让国际社会对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第二也为了敦促日本回到正确认识历史的轨道上而不是越陷越深,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一个能够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大国;第三则是为了以正确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后代,铭记历史,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充分体现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意愿。□本报记者赵丽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